田園詩人的別調(diào):陶淵明與楚聲音樂
[Abstract]:Tao Yuanming is famous for his quiet idyllic poems. His literary cre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music and art. Because of the false records of the old history, Tao Yuanming has been obscured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become a blind spot in the history of Tao Yuanming's research.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ao Yuanming's poems and related historical materials, this paper shows the artistic temperament and aesthetic feelings of this great poet from one aspect. It reveals his elegant and refined cultural character and his special artistic charm in some of his works because of his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factors of Chu's music.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
【分類號】:I207.22;J6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燁;王僧虔:沉寂在歷史中的音樂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葛曉音;;漢魏兩晉四言詩的新變和體式的重構(gòu)[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劉航;;劉生、王昌考[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4 倪潤安;;北周墓葬“不封不樹”辨析[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6年02期
5 徐忠明;;雅俗之間:清代竹枝詞的法律文化解讀[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葉楓宇;論南朝風習對沈約艷情詩創(chuàng)作的影響[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李金榮;漢末魏晉挽歌及其流變論——兼談挽歌的產(chǎn)生[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8 熊憲光,王廣福;巴渝詩鳥瞰[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李錦旺;漢魏六朝樂府的分期與階段特征[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10 王立增;;初唐樂府詩論略[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趙明正;;論漢樂府的貴族趣味和娛樂性[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2 廖群;;“對話式”與“表演式”——《詩經(jīng)》、漢樂府初始傳播方式的比較研究[A];第七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6年
3 周曉琳;;南朝作家對《詩經(jīng)》的接受與發(fā)展[A];第七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6年
4 陳湘琳;;休去倚危闌——辛棄疾“登樓”心態(tài)初探[A];紀念辛棄疾逝世80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楊曉靄;;唐詩在宋代的歌唱與宋人的聲詩觀[A];唐代文學研究(第十一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春生;南朝宗王屬吏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2 張振龍;建安文人的文學活動與文學觀念[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3 袁繡柏;近代曲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霍建波;隱逸詩研究(先秦至隋唐)[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朱習文;古天文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玄宗女貴蓮(釋慧蓮);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7 富世平;敦煌變文的口頭傳統(tǒng)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易小平;西漢文學系年[D];山東大學;2005年
9 陳恩維;論漢魏六朝之擬作[D];蘇州大學;2005年
10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態(tài)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莊筱玲;魏晉南北朝擬古詩初探[D];廈門大學;2001年
2 丁功誼;從永明體到近體[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馮根才;吳均論[D];廈門大學;2002年
4 馮淑華;《唐聲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君澤;王建其人其詩[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曉芳;論吳均詩歌及吳均體[D];湘潭大學;2003年
7 徐繁榮;近代漢語“煞”字考[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8 鐘書林;陶淵明交游考[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曲向紅;吳江葉氏女性詩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趙靜;張惠言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長之;談選本[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5期
2 何世華;陶淵明評價中的幾個問題[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3 梁揚;辛詞用典問題初探[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4 莊葦;“風格即人”[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80年04期
5 張廷杰;簡論辛棄疾的歸隱思想[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6 陳永中;《桃花源記》中的“外人”及其它——教學研究心得[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7 谷風;談陶淵明的“乞食”與“躬耕”[J];殷都學刊;1980年00期
8 滕碧城;陶淵明的理想王國——淺析《桃花源記》[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0年01期
9 王驤;民間文學對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影響[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0年02期
10 ;王季思、錢谷融等教授來我校講學[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景蜀慧;;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疏釋[A];六朝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六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西村富美子;;白居易詩中的“北窗”及“竹窗”的問題——與陶淵明《與子儼等疏》之關系[A];唐代文學研究(第五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暨第六屆年會論文集[C];1992年
3 道坂昭廣;;試論初唐四杰筆下的陶淵明形象——以盧照鄰為中心[A];唐代文學研究(第六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4年
4 李大明;;《文選》編詩“以時代相次”考辨[A];高校編輯出版工作論集[C];1999年
5 莊月江;;著眼社會與寄情山水[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6 李筱華;;天臺、雁蕩的另一種解讀——兼論徐霞客山水游記的文學性[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7 浦經(jīng)洲;;洗心句溪月 清耳敬亭猿——李白在安徽[A];李白學刊(第二輯)[C];1989年
8 王運熙;;論李白的平交王侯思想[A];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國李白學會第二屆年會紀事[C];1989年
9 梁森;;李白飲酒詩中的生命價值取向[A];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一年集)——中國首屆李白研究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10 張瑞君;;魏晉人物品評與李白詩歌[A];中國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健華;難忘陶博吾先生[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許墨林;朗朗襟懷 奕奕神韻[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趙建國;飲酒與留名[N];大眾科技報;2000年
4 胡廷武(作者為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構(gòu)建中國休閑學[N];光明日報;2000年
5 葛培嶺;光彩鮮麗的學術(shù)新花[N];河南日報;2000年
6 鐘健華;品高藝絕 光照人間[N];江西日報;2000年
7 劉承芳(作者系中共宜豐縣委書記);打旅游文化牌 建生態(tài)經(jīng)濟園[N];江西日報;2000年
8 井漢升;“香格里拉”畫境[N];青海日報;2000年
9 王紅旗;“不求甚解”之解[N];人民公安報;2000年
10 夏茂臣;“桃花源”里好投資[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新營;宋代格韻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明輝;陶淵明研究史論略[D];河北大學;2003年
3 阮氏明紅;湯漢注《陶靖節(jié)先生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4 許曉晴;中古隱逸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李翰;漢魏盛唐詠史詩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高俊林;現(xiàn)代文人與“魏晉風度”[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丁楹;南宋遺民詞人研究[D];北京大學;2006年
8 徐宇春;蘇軾唱和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殷海衛(wèi);《苕溪漁隱叢話》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毛妍君;白居易閑適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能勝;回歸自然——論陶淵明對自由的追求[D];暨南大學;2000年
2 許曉晴;論陶淵明詩歌的理性精神[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鄭永曉;黃庭堅的詩論與晚年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唐朝暉;平民化與貴族氣[D];湘潭大學;2001年
5 黃珊;回歸自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張自華;宋代詩學的“平淡美”理想[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陳玉杰;陶淵明詩歌的“靜穆”論[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8 陳婉;魏晉士人的生命意識——兼及死亡意識[D];浙江師范大學;2002年
9 米永盈;《九歌》音樂特色之文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劉薇;秦觀詩歌創(chuàng)作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2619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26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