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聲無哀樂”思想形成的理論背景
[Abstract]:Ji Kang's Theory of Sound without sadness is a very importan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usic aesthetics. On the one hand, it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Han Dynasty, Wei and Jin dynasties to the Confucian aesthetic thoughts of music, strive to liberate music from the shackles of ritual. On the other hand, many musical aesthetic propositions appeared during the pre-Qin and Han dynasties, which provided resources for his theoretical thinking. In addition, the rising natural spirit and analytical methods during the late Han Dynasty, Wei and Jin dynasties also provided Ji Kang with new ideas and tools.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研究所;
【分類號】:J6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胡郁青,劉嘉;嵇康《聲無哀樂論》及其音樂美學思想探析[J];中國音樂;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慶剛;;淺談中西音樂和諧觀念的異同[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4期
2 姚鋒;;《聲無哀樂論》產生的社會、人文背景探析[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年01期
3 劉瑾;《聲無哀樂論》的產生原因及其評價問題[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賀林林;嵇康與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2 姜瑾;論聲樂教育的文化回歸[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3 汪泓;樂本于道[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曉岑;《聲無哀樂論》研究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振軍;;《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J];濱州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劉承華;;嵇康“聲無哀樂”思想形成的理論背景[J];中國音樂;2009年04期
3 徐文武;;嵇康《聲無哀樂論》音樂美學思想中的典型命題及其論證[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4 王維;;從《聲無哀樂辯》與《聲無哀樂論》的比較中看黃道周音樂美學思想[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李欣;論嵇康《聲無哀樂論》關于“和”的思想[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6 劉瑾;《聲無哀樂論》的產生原因及其評價問題[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7 白潔;;論稽康音樂審美主體觀在《聲無哀樂論》中的體現[J];藝術百家;2007年02期
8 王澍;嵇康《聲無哀樂論》新解[J];社會科學家;2004年01期
9 任超平;;淺論嵇康《聲無哀樂論》的美學思想[J];電影評介;2008年11期
10 張靜亞;;淺談《聲無哀樂論》中的“聲”“情”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賈太誼;賈磊;;嵇康及其養(yǎng)生思想[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六屆醫(yī)古文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王振星;;“嵇康”與盧俊義的夢意象——金圣嘆“梁山泊英雄驚惡夢”解讀[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3 梅運生;;嵇康和他的《聲無哀樂論》[A];安徽文學論文集(第2集)[C];2004年
4 李佳;;解讀嵇康之《養(yǎng)生論》[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七屆醫(yī)古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曉林;;淺談《顏氏家訓》的中醫(yī)藥學思想[A];第十一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術研討會;第十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孫彪;;長生的追求與技藝——讀嵇康《養(yǎng)生論》有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七屆醫(yī)古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吳廣錚;;老年概念及養(yǎng)生長壽[A];第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養(yǎng)生學與康復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邢賁思;嵇康死,《廣陵散》絕(上)[N];學習時報;2002年
2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章原;嵇康的肉體與精神[N];東方早報;2011年
3 邢賁思;嵇康死,《廣陵散》絕(下)[N];學習時報;2002年
4 蔡潤田;嵇康與瞿秋白[N];中華讀書報;2004年
5 周小戰(zhàn)邋王晨光;嵇康與云臺山[N];焦作日報;2008年
6 王今一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言說是知識分子的生存方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小路;宋高宗《嵇康養(yǎng)生論》卷[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8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燕國材;養(yǎng)生以“和” 卻病延年[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9 段東濤 曉純;富大龍:演員演戲一命換一命[N];東方航空報;2008年
10 石頭;魯迅何以少談音樂[N];黑龍江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3 劉莉;魏晉南北朝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汪軍;魏晉南北朝的藝術批評[D];東南大學;2005年
5 高俊林;現代文人與“魏晉風度”[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梅梅;嵇康與《聲無哀樂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丹;《聲無哀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啟示[D];湖南大學;2009年
3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田旭;《聲無哀樂論》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相通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賀林林;嵇康與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6 韓龍飛;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情感問題[D];青島大學;2010年
7 陳琳;嵇康論辯文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李楠;嵇康《琴賦》之“聲無哀樂”解讀[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法楨;理想與現實之間究竟有多遠[D];河南大學;2007年
10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性[D];河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264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22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