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中和之美”對民族器樂的潛移默化
[Abstract]:In this paper, as the aesthetic ideal, the category of philosophy, the moral goal of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and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to be understood, with the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the sum of the instrument", "the sum of music", "the sum of the play"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and the essence of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in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which has long been put forward by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ers, and demonstrates that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as the goal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ll aspects of nature, society and life. Its vitality lies in the constant pursuit of a new balance.
【作者單位】: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
【分類號】:J63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葛絕;發(fā)乎于心——談歌唱的動力之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2 劉麗英;實施復合式藝術(shù)教育的可行性探討[J];中國音樂;2005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賀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樂考古學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2 鄒強;中國經(jīng)典文本中夢意象的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王沛;戰(zhàn)國時代的黃老“法”理論[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4 程群;道教生死觀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王楷;荀子倫理思想研究[D];北京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丹;普通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方瑩;遂昌木偶戲的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3 張晨鐘;《論語》“利”論及其現(xiàn)代管理學價值[D];青島大學;2007年
4 艾海青;《左傳》引《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鵬偉;荀子人性論探微[D];武漢大學;2007年
6 楊蕾;社會轉(zhuǎn)型期傳統(tǒng)人生價值觀的現(xiàn)代重建[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賈玉峰;沖突狀態(tài)下的法律與美德[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鄭艷;藍田呂氏禮學思想及鄉(xiāng)村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9 孟慶琳;科學理性與藝術(shù)感性的和諧統(tǒng)一[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7年
10 楊建梅;中等職業(yè)學校養(yǎng)成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傳統(tǒng)音樂[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7年02期
2 周杰;;淺談高校教育中開設民樂課程的必要性[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孫煥英;;兩次民樂大賽的比較[J];音樂生活;2008年01期
4 李紅宇;;論五線譜在古箏教學中的利與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荻飛;;打出一條新路來——民族器樂家劉天華[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84年04期
6 ;音訊[J];云嶺歌聲;1997年06期
7 ;北京第二屆“月壇杯”少兒民族器樂比賽圓滿結(jié)束[J];人民音樂;1999年09期
8 牛苗苗;中國民族器樂“新潮”之發(fā)端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葉朝暉;夏小玲;;民族器樂在民族音樂中的地位與作用[J];藝海;2010年05期
10 ;在全國首次民族器樂《山城杯》電視大獎賽中我院選手及校友獲得優(yōu)異成績[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棟;;國樂飄香飄——論高師民族樂器課程建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 趙鳳杰;孟子厚;;民族器樂最佳混響處理的初步聽覺實驗[A];2005年聲頻工程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3 黃玲麗;;淺談民間舞教學與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4 宋裴裴;;跨文化對話中的傳統(tǒng)音樂——15屆國際學校音樂教育和教師教育研討會初探[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謝嘉幸;;全球化浪潮沖擊下的中國大陸學校民族音樂傳承[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智;傳統(tǒng)文化保護是一個國家的責任[N];音樂周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閻自偉 周學明;大漠·海子·裕固人[N];張掖日報;2006年
3 鄧永發(fā);讓瑤歌瑤舞重新熱起來[N];中國文化報;2007年
4 本報實習記者 張婷;民族器樂電視大賽:聽專家評頭品足[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實習生 張巖 采訪整理;少數(shù)民族器樂的保護與傳承[N];中國民族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張婷;讓青春留下民族音樂的美妙回憶[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海霞;民族器樂的精品:“麻江型”銅鼓[N];中國民族報;2001年
8 楊紅;民族器樂的獨奏化趨勢[N];中國文化報;2001年
9 曹瀅 實習生:陳茜;古樂求變: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困局[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文藝橙;托起民族音樂的藍天[N];光明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慧;六朝佛教音樂本土化探微[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5年
2 劉雅叢;高校流行音樂文化傳播初探[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3 馬s,
本文編號:21723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17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