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風格流行歌曲初探——以《故鄉(xiāng)是北京》等三首歌曲為例
本文選題:戲歌 + 流行歌曲; 參考:《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摘要】:京劇風格的流行歌曲(如《故鄉(xiāng)是北京》、《說唱臉譜》和《大宅門》)是京劇風格歌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一種"戲歌",呈現(xiàn)出了京劇音樂特征,包括京劇唱段的"板腔體"結(jié)構(gòu)特征,京劇唱段的腔式特征,京劇音樂的音調(diào)特征。京劇風格的流行歌曲體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成為中國當代流行音樂中的一朵奇葩。
[Abstract]:Popular songs of Beijing opera style (such as "hometown is Beijing", "rap Facebook" and "Dazhai Gate")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Beijing opera style songs, and as a kind of "opera songs", they show the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 opera. It includes the structure features of Beijing Opera, the style of singing, and the tone of Beijing Opera. Beijing Opera-style pop songs embody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become a wonderful flower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pop music.
【作者單位】: 吉林藝術(shù)學院聲樂教研室;
【分類號】:J60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孟繁樹;板式變化體戲曲的形成[J];文藝研究;1985年05期
2 羅映輝;論板腔體戲曲音樂的板式[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廖薇;;歌劇《洪湖赤衛(wèi)隊》中戲曲的板式變化體的運用[J];音樂創(chuàng)作;2010年05期
2 廖薇;;戲曲的板式在現(xiàn)代聲樂作品中的運用[J];音樂創(chuàng)作;2012年01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霍陶純;永年西調(diào)的調(diào)查與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廖薇;戲曲的板式變化體在現(xiàn)代聲樂作品中的運用[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3 張丹;陜西華陰雙泉村張氏家族老腔音樂的考察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08年
4 張丹;合陽線偶戲音樂技術(shù)現(xiàn)象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宋彥珍;懷調(diào)唱腔音樂的板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趙干;婺劇徽戲音樂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7 楊棟;元雜劇詩贊體賓白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飛;歌劇《志愿軍的未婚妻》初步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2年
9 徐瑩;浦城提線木偶戲的音樂調(diào)查與文化功能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志成;;懂一點京劇很有益[J];海內(nèi)與海外;2006年09期
2 尚冠雄;看春節(jié)戲曲晚會引發(fā)的擔憂[J];中國京劇;2001年02期
3 王玨庸;轟動蘇州的少年宮京劇班[J];中國戲劇;1988年08期
4 王豫仙;從流行歌曲想到京劇和民族文化[J];中國戲劇;1993年09期
5 楊步云;奤京劇《嫩水雄濝》[J];中國戲劇;1959年15期
6 張君秋;切忌丟、懶、散[J];戲曲藝術(shù);1980年04期
7 魏華東;開路·引路·讓路[J];中國戲劇;1983年01期
8 李鋒;英語京劇《鳳還巢》在北京演出受到好評[J];戲曲藝術(shù);1986年04期
9 茆鶴年;“戲曲音樂會”贊[J];上海戲劇;1986年06期
10 曉溪;藝精功深,教戲育人——記京劇表演教授尚長春[J];戲曲藝術(shù);198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紅梅;;讓流行歌曲走進音樂教學課堂[A];農(nóng)業(yè)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楊瑞慶;;群眾歌詠和流行歌曲[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3 蘭雪燕;;流行歌曲的語言規(guī)范問題[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4 黃維鈞;;圍繞京劇學的門外放談[A];京劇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sh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5 沈不沉;;京劇與溫州[A];京劇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暨京劇學學科建設(sh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6 馬德峰;;我國青少年思想價值觀變遷研究——基于239首流行歌曲的內(nèi)容分析[A];“十一五”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C];2006年
7 王勇;;上海三四十年代流行歌曲成因發(fā)展概述及其歷史價值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8 林榮欽;;對當代流行歌曲中歌詞低俗化現(xiàn)象的反思[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陳菲;李曉文;;青少年流行歌曲感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陳偉;陳正勇;;20世紀早期中國流行歌曲的文學性[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派記者 陶媛慧;京劇如何進課堂 兩會內(nèi)外議紛紛[N];友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周潔;也說京劇進校園[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8年
3 楊士軍;漫談京劇中的情人戲[N];中國審計報;2004年
4 劉玉琴;京劇離觀眾近些再近些[N];人民日報;2004年
5 倪蔚薇;無錫京票戲[N];無錫日報;2006年
6 胡謀;“京劇娃”唱出名堂[N];人民日報;2007年
7 阿蒙;京劇與人物的復雜性[N];黑龍江日報;2000年
8 尤心;京劇專題精品多[N];中國郵政報;2002年
9 阿蕊;京劇人也能這么牛[N];中國文化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賈薇;京劇圈外人郁鈞劍忙活圈內(nèi)事[N];北京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紅梅;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響:對早期都市流行歌曲美學現(xiàn)代性的一種考量[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2 王彬;當代流行歌曲的修辭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王麗慧;從唐宋詞到當代流行歌曲[D];復旦大學;2007年
4 于建剛;中國京劇習俗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5 張剛;一曲多用——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3年
6 趙志安;傳統(tǒng)京劇京胡伴奏藝術(sh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7 仲立斌;京劇梅派唱腔藝術(sh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萍;京劇老生流派崛起的社會心理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9 錢久元;海派京劇初探[D];上海戲劇學院;2004年
10 田根勝;近代戲劇的傳承與開拓[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璇;傳統(tǒng)與時尚的激情碰撞[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姜文靜;試論流行歌曲與中學語文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娜;對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大陸流行歌曲爭論的回顧[D];中共中央黨校;2012年
4 蔣本環(huán);近十年中國流行歌曲審美價值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5 劉慶倫;流行歌曲中的中國影像[D];長江大學;2013年
6 曹曉天;小學生流行歌曲認知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7 蘇芳芳;改革開放三十年流行歌曲的語言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8 程帆;以流行歌曲為課程資源的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驗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杜楠;改革開放后中國流行歌曲歌詞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探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10 孫文芳;流行歌曲與中學語文教學的良性互動[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019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10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