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組曲《戈雅畫意》初探
本文選題:西班牙的鍵盤音樂 + 格拉納多斯 ; 參考:《西安音樂學院》2009年碩士論文
【摘要】: 恩里克·格拉納多斯Enrique Granados,1867—1916㖞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班牙民族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創(chuàng)作的鋼琴組曲《戈雅畫意》Goyescas㖞不僅是其一生創(chuàng)作中的巔峰之作,而且更是西班牙音樂史中一部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鋼琴文獻。格拉納多斯從戈雅的畫作中吸取了創(chuàng)作靈感,將典型的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風格與西班牙音樂的民族性完美融合。這部組曲展現(xiàn)了西班牙鋼琴音樂所具有的濃郁的民族氣息和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體現(xiàn)了真正的西班牙精神,同時彰顯了作曲家與眾不同的、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作風格。 本文首先對西班牙的歷史文化、西班牙的鍵盤音樂做了簡要的介紹和概括。然后,主要先從音樂理論上的若干方面,對該組曲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特點、及其音樂表現(xiàn)做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礎(chǔ)上,進而對鋼琴演奏的二度創(chuàng)作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最后,對相關(guān)的演奏版本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比較。
[Abstract]:Enrique Granadoso 1867-1916?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panish national music school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early 20th century. It is not only the pinnacle of his lifetime cre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and representative piano document in the history of Spanish music. Drawing inspiration from Goya's paintings, Granados perfectly blends a typical 19 th century romantic style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Spanish music. The suite shows the strong national flavor and unique artistic charm of the Spanish piano music, reflects the true Spanish spirit, and at the same time shows the composer's distinctive and unique creative style.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pain, Spanish keyboard music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 Then, mainly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music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analysis on the composition, styl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uite. On this basis, the second creation of piano performance is studied and explored. At last, the autho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levant performance versions.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624.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揚廷;西部音樂地方課程資源開發(fā)大有可為[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2 楊菁;伍潤華;;標題與形象的虛實處理——李斯特《塔索:哀訴與凱旋》的音樂形象分析[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向蒞;;論表現(xiàn)主義藝術(shù)與表現(xiàn)主義美學之間的關(guān)系[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4 李雪梅;巴洛克時期鍵盤音樂力度解析[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5 周靜;歐洲早期復(fù)調(diào)音樂宗教和世俗的融和[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6 彭永啟,董蓉;閱讀與思考——關(guān)于新版格勞特《西方音樂史》及其歷史寫作[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張映蘭;;音樂史上“新音樂”概念之辨[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8 王瑞;淺談文藝復(fù)興音樂與中世紀音樂的關(guān)系[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9 陸志成;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美學簡析[J];美與時代;2005年10期
10 屠艷;;在機遇與奮發(fā)中繁榮——中國當代西方音樂史研究述論(1978—)[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川;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與演奏的五度關(guān)系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2 相西源;20世紀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中的主題構(gòu)造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3 黃志鵬;我國音樂科技學科建設(shè)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婷婷;勛伯格的宗教思想對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5 田曉寶;論西方古典合唱藝術(shù)的和諧與崇高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7 周雪豐;鋼琴音樂的力度形態(tài)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8 葉松榮;斷裂與失衡[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響曲作曲技術(shù)分析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10 付菠益;宣泄的儀式[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力;巴托克《第三、第四弦樂四重奏》分析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2 徐璐;美國作曲家塞繆爾·巴伯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技法的分析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3年
3 郭章容;論音樂與菲茨杰拉德的創(chuàng)作[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周天星;和聲思維在復(fù)對位寫作中的運用[D];河南大學;2003年
5 楊健;音樂表演的情感維度[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4年
6 高拂曉;深沉的情感 生命的震撼[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穎;明清唱樂記錄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8 馬驊;論普契尼歌劇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畫[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9 蔡麟;論海頓音樂中的喜劇性——以海頓弦樂四重奏為例證[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10 陳華;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理念與技術(shù)特點[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75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07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