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空間的錯位與尷尬——一次地鐵音樂會引發(fā)的思考
本文選題:音樂表演 + 音樂會; 參考:《人民音樂》2013年12期
【摘要】:正音樂藝術(shù)自有其特定的表演空間,這是人類文化的規(guī)律性現(xiàn)象。中國古代雅樂在宗廟祭祀天地、神靈、祖先,空間小中見大,具有宏偉、莊重的氣氛;燕樂則在宴飲場合表演歌舞,或在廣場舉行,體現(xiàn)天子愉悅賓客以及"與民同樂"的歡洽氛圍,音樂性質(zhì)決定著表演空間的特定場合,不可錯位。各種樂器也有著適宜于各自的空間,嗩吶音量宏大,吹奏時十里方圓內(nèi)外都清晰可辨,適合在曠野、村落演奏;古琴音量微小,只能在斗室之內(nèi)自娛,或與知音共享,樂器性能制約了表演空間的方位,也不能錯位。即便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有了擴音系統(tǒng),音樂表
[Abstract]:The art of positive music has its own special performance space, which is a regular phenomenon of human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 elegant music was sacrificed to heaven and earth, gods, ancestors, and space, with a grand and dignified atmosphere. Yan Yue performed songs and dances at banquets or held in the square. The nature of music determines the special occasion of the performance space and cannot be misplaced. All kinds of musical instruments also have their own space. The suona is so loud that it is clearly distinguishable in and out of ten miles, suitable for playing in the wilderness and villages. The ancient harp is so small that it can only be entertained in the chamber or shared with the confidant. The performance of musical instruments restrict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space and cannot be misplaced. Ev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a sound amplification system, music tables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4.6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廖松清;;吹打樂中的宗族社會等級性——以浙江省富陽地區(qū)的禮俗儀式為例[J];歌海;2010年06期
2 賴苑華;《北堂書鈔·樂部》引書初探[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8期
3 鄭祖襄;;早期琴的傳說與信史[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何世劍;;中國古典音樂批評的“生態(tài)和美”觀及其當代意義[J];中國文化研究;2012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yN;《禮記·樂記》研究論稿[D];暨南大學;2009年
2 廖松清;宗族認同下的吹打樂[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3 余作勝;兩漢樂書的文獻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學;2011年
2 劉亞男;漢魏六朝詠扇詩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朝霞;胡樂對唐宋詞的隱性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丁建平;先唐師曠故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周麗娟;周樂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嚴可;漢魏六朝琴道疏論[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8年
7 陸彬;徐州漢畫像石中的表演藝術(sh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性[D];河南大學;2010年
9 鄭維玲;先宋琴曲歌辭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冰凌;高雅音樂路在何方?[J];價格與市場;1997年02期
2 佳宏;;青年小提琴家陶捷[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樂);2010年05期
3 寒言;;歡樂的“六一”音樂會[J];小演奏家;2009年07期
4 李嚴歡;;貝爾的家庭音樂會[J];滬港經(jīng)濟;2010年12期
5 劉軍;胡廷楣;;京城“追星族”轉(zhuǎn)向[J];音樂世界;1996年04期
6 岳軍;論音樂表演中的最佳心理與音樂記憶[J];藝術(shù)探索;2000年S1期
7 金忠先;談談小提琴演奏的心理訓練問題[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8 邱懷生;;高雅音樂:《在我的記憶里》[J];藝境(山西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9 舒尚;高雅音樂征服尋常百姓——聽王文、劉淑珍、梁嵐、程路獨唱音樂會所想[J];北方音樂;1994年03期
10 冰凌;高雅音樂路在何方?[J];決策探索;1997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尹愛青;金順愛;;“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高師音樂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與實踐[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2 紀露;;高雅與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強獨唱音樂會有感[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3 李飛飛;;芻議音樂專業(yè)學生表演能力訓練的原則[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4 馮效剛;;音樂表演心理學的任務[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陳諾;;探求高校音樂表演專業(yè)《和聲》公共課教學的新模式[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曉夜;;論業(yè)余管弦樂團的組建與訓練[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馬玉峰;;分析為主 寫作為輔——音樂表演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復調(diào)公共課教學的一點建議[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8 錢仁平;;源于音樂 回到音樂 感知音樂 創(chuàng)造音樂——關(guān)于如何切實提高作曲技術(shù)理論共同課教學質(zhì)量的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diào)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張玉榛;;西塔爾琴與西方音樂的相遇——印度音樂家拉維•香卡[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10 張謙;;“世界音樂的若干問題及美國世界音樂教育”講座紀實[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明江;新年音樂會你聽哪一種[N];中國商報;2003年
2 肖楚凡;市民盼望高雅音樂在綿“花常開”[N];綿陽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邢曉芳邋實習生 王潔;高雅音樂親近普通百姓[N];文匯報;2007年
4 卜大煒;國交開年巡演體驗商演樂趣[N];音樂周報;2007年
5 傅盛寧;營造資助高雅文化的氛圍[N];深圳商報;2005年
6 馬進 余慎;高雅音樂 市場“埋單”[N];中國文化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王學良邋任憶;“打開音樂之門”:如何能堅守“低價”13年[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8 柳遜;價格離譜的音樂會節(jié)目單[N];音樂周報;2007年
9 王嘉;陳佐湟 走遍全世界 成都頭一遭[N];成都日報;2006年
10 樸東生;民樂演奏模式有價值的探索[N];音樂周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洪;作為詮釋的音樂表演[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2 王曉俊;中國竹笛吹奏藝術(shù)的歷史與美學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3 徐昭宇;演奏型態(tài)的分析與音樂意義的追索[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4 林媛;“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研究 1933-1946[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杰;音樂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胡斌;現(xiàn)代認同與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7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陸作曲家研究(20世紀30-80年代)[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8 覃江梅;音樂教育哲學的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金橋;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教育[D];上海音樂學院;2003年
10 潮魯;蒙古族長調(diào)牧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月娟;論音樂表演中的創(chuàng)造性[D];河北大學;2009年
2 張凱;音樂表演心理的動態(tài)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祁艾;對音樂表演藝術(shù)中跨界現(xiàn)象的探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4 袁明秋;多維度評價在音樂表演中實施的可行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健;音樂表演的情感維度[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4年
6 宋U,
本文編號:2011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01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