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音樂觀述論
本文選題:老子 + 大音希聲 ; 參考:《四川戲劇》2009年05期
【摘要】:正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jīng)》)體現(xiàn)了他超人的智慧和獨特的思想�!独献印肺迩а灾�,涉及音樂者僅二十字,即"音聲相和"(《老子·第二章》,以下只標章)、"五音令人耳聾(《第十二章》)、"樂與餌,過客止"(《第三十五章》)、"大音希
[Abstract]:Zhenglaozi was a thinker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founder of Taoist school. His book "Laozi" ("the Book of morality") embodies his superhuman wisdom and unique thinking. In five thousand words, only twenty words are involved in the music. That is, "Sound, sound, phase and harmony" (Chapter 2, below), "five sounds are deafening (Chapter 12)," Music and bait, passing visitors "(" Chapter 35 >, "
【作者單位】: 鄭州師范高等�?茖W校;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井華,李傳高;談老子的音樂審美觀[J];管子學刊;2001年04期
2 鄒元江;李昊;;論老子音樂美思想的本質(zhì)——對“大音希聲”辨析[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葉明春;《老子》音樂美學觀新探[J];玉溪師專學報;1994年06期
4 蔡德予;論老子的音樂美學思想[J];中國音樂學;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波;;論指揮美學在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的升華[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1期
2 商原李剛;自然主義政治文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李華華;;從“道”的演變看三教融合[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尉利工;;論意、象、言的詮釋學意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5 吳勇;今本《老子》上下篇關系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侯宏堂;陰陽學說與中國人的宇宙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童江梅;;論合唱訓練的著力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8 程海艷;;寶卷音樂美學思想探微——以《臨澤寶卷》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9 梁宇;;從舞賦走進漢代舞蹈[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吳戰(zhàn)洪;;論《老子》兵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陳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識[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2 侯會明;;如何全面評價老子的教育思想[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3 唐曉嵐;季建樂;趙瑋;;老子哲學對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規(guī)劃思路的啟示——以江蘇省金壇市上湯新村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為例[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8年
4 徐心希;;泉州書院、社學的發(fā)展與朱熹理學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何華珍;;“退嬰”探源[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汪鳳炎;;“德”的含義及其對當代中國德育的啟示[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欣;《黃帝四經(jīng)》管理哲學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楊斌;資源約束下的節(jié)約型社會構建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3 任樹民;先秦兩漢抒情文學的詩性特質(zhì)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熊沛軍;王世貞書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付曉青;荀子“樂論”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田義勇;中國文論體系建構的觀念奠基[D];復旦大學;2008年
7 付丹;從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語言的三次轉(zhuǎn)型看文學語言的發(fā)展模式[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張沈安;先秦文論范疇生成土壤和來源的考察[D];遼寧大學;2008年
9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10 曾小夢;先秦典籍引《詩》考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蓋鈞超;從莊子看詩哲同源[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付林鵬;《樂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曉岑;《聲無哀樂論》研究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悅;老莊自然狀態(tài)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勝宏;傳統(tǒng)榮辱觀的內(nèi)涵及現(xiàn)代價值探討[D];黑龍江大學;2008年
6 趙文;“和”:藝術通向現(xiàn)實的可能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歡;娛情與教化的困惑[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王笑夢;嵇康《聲無哀樂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邱碩;生命困境的終極關懷[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逄禮文;《道樞》生命哲學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井華,李傳高;談老子的音樂審美觀[J];管子學刊;2001年04期
2 徐文博;;論老子的“大音希聲”及其音樂觀的構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3 李昊;從對“大音希聲”的誤釋析老子音樂美學思想的本質(zhì)[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鄒元江;李昊;;論老子音樂美思想的本質(zhì)——對“大音希聲”辨析[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周武彥;;揭開“大音希聲”之謎[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1年Z1期
6 陳艷;略論老子“大音希聲”的音樂審美觀[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7 鄭蘇淮;“大音希聲”的啟迪——論中國音樂美學的形上依據(jù)[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常麗梅;;“大音希聲”音樂美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紀明明;“大音希聲”與《4′33″》哲理內(nèi)涵的異同[J];美與時代;2005年11期
10 邢仁忠;老子的社會穩(wěn)定思想[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衛(wèi)紅;;絕棄“仁義”之后——老、莊的道德教育在哪里?[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2 戴勝利;;簡述道家的修身教育觀[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3 伍德勤;;論老莊積極的道德觀在中小學德育中的滲透[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4 呼安泰;;淺談戴望舒的詩歌音樂美[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5 周擁軍;;平仄新論[A];世界漢詩協(xié)會2006年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余琳;李衛(wèi)國;楊琳清;;音樂美容的機理和技巧[A];2004醫(yī)學心理、軍事心理、康復心理、醫(yī)學心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7 吳文漪;;兒童音樂接受心理與音樂教學[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馬樹春;;略論流行歌曲的文學之美[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9 程曉英;楊業(yè);;音樂、心理、氣功及時間與美容[A];首屆中國中醫(yī)藥美容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4年
10 劉俊芝;;淺談幼兒音樂教育促進幼兒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彥章;讓周口借助老子走向世界[N];周口日報;2008年
2 記者 尤凌波;老子葬于陵山吾老洞[N];西安日報;2001年
3 記者 吳繼峰;鹿邑縣舉行紀念老子誕辰2580周年公祭大典[N];周口日報;2009年
4 作家 王蒙;老子與現(xiàn)代化[N];人民日報;2009年
5 熊春錦;共享老子“唯德大唯物主義”的智慧[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6 熊春錦;共享老子“唯德大唯物主義”的智慧[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7 華中師范大學 劉固盛;論老子之善[N];光明日報;2009年
8 盧曉東;光華“裸體男”和老子像一解[N];科學時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貴榮;老子故里今勝昔[N];定西日報;2008年
10 何帆;跟老子學經(jīng)濟學[N];證券時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林光華;魏晉玄學“言意之辨”的詩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顏建華;清代乾嘉駢文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張黎黎;在永恒中結晶[D];蘇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慧敏;老子神化與神話之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沈曉武;柏拉圖的人與自然的思想及其與老子比較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3 夏紹熙;海德格爾與老莊思想的初步比較[D];西北大學;2006年
4 趙玉強;孔子與老子“無為”思想比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5 馮玉娟;[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6 郭國強;老子管理思想與現(xiàn)代管理[D];南昌大學;2005年
7 陳曉芳;音樂美的探索歷程管窺[D];吉林大學;2004年
8 胡立華;論吟誦的音樂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馮婷玉;荒原中的命運交響曲[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吳麗娜;心靈不息的變幻——論林徽因的文學創(chuàng)作[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098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200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