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tài)”興起帶來的文化啟示
本文選題:“原生態(tài)”民歌 + “原生態(tài)”文化 ; 參考:《戲劇文學》2009年07期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原生態(tài)"歌手在中央電視臺頻頻亮相,"原生態(tài)"民歌憑借其內(nèi)在的藝術(shù)品質(zhì)和文化價值,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藝術(shù)震撼和審美享受,引起大眾的審美興趣,形成一種崛起的態(tài)勢,"原生態(tài)"民歌的興起,給中國文化事業(yè)帶來新的文化傾向和審美興趣,同時對原生態(tài)文化的價值有了較為成熟的認識。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ppearance of "original ecology" singers in CCTV frequently, "original ecology" folk songs, with their inherent artistic quality and cultural value, bring people a strong artistic shock and aesthetic enjoyment, and arouse the aesthetic interest of the public. The rise of "original ecology" folk songs brings new cultural tendency and aesthetic interest to Chinese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at the same time has a more mature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作者單位】: 湖北民族學院;
【分類號】:J60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學良,孫守正,王瑞生,李越平,劉振娟,郭金實,茹凱;論民族傳統(tǒng)體育及其專業(yè)設(shè)置[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孫平;監(jiān)獄亞文化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1年04期
3 劉靖華;從文化視野看伊斯蘭社會的歷史發(fā)展(公元7—13世紀)[J];世界歷史;1991年04期
4 易小明;跨文化交往中的心理準備[J];湖南商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5 羅康隆;文化相對主義述評[J];懷化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施梁;建筑文化研究的兩個門檻[J];華中建筑;1997年03期
7 張曉春,李翔寧;建筑與民俗——建筑空間的文化人類學探討[J];華中建筑;1998年04期
8 傅夢媛;商標詞翻譯的文化對等[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羅康隆;;文化理性與生存樣態(tài)的文化選擇[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常青;建筑人類學發(fā)凡[J];建筑學報;1992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戴聯(lián)榮;大學生態(tài):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構(gòu)[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黃有東;黃文山文化思想研究[D];中山大學;2007年
5 郭鳳鳴;云南貢山丙中洛鄉(xiāng)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晨;黃氏宗族客家住屋型制與文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2 莫鑫;傳播學視域中延邊地區(qū)智新民居發(fā)展的探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3 雷娟;山西平定縣“武迓鼓”的田野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6年
4 王紫萱;古代蒙古族生態(tài)文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5 范銀芬;論曹禺30-40年代劇作的文化進階[D];揚州大學;2006年
6 徐丹;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及其對華人移民的影響[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7 黃朝相;中西文化與紀錄片[D];暨南大學;2007年
8 梁正海;儺文化的象征人類學闡釋[D];中南民族大學;2007年
9 任珂;論教育學的人文意蘊[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87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98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