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克里亞賓后期鋼琴奏鳴曲研究
本文選題:斯克里亞賓 切入點:后期 出處:《西南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摘要】: 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1872~1915)是20世紀西方音樂史上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之一,是俄羅斯浪漫主義后期的代表人物。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人文因素和哲學思想對他的影響,造就了作曲家獨特的、個性化的音樂創(chuàng)作,尤其是作曲家后期的作品,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和聲、調性體系。 本文采取幾種不同的分析角度,以作曲技術理論分析為核心,從曲式、比例、旋律、節(jié)拍與節(jié)奏、和聲、調性等入手,對斯克里亞賓后期五首鋼琴奏鳴曲(Nos.6~10)進行分析和研究。這些為“宗教”、“神學”思想所引領的奏鳴曲,都采用單樂章的形式寫成,傳統(tǒng)的曲式形式、豐富的主題內涵、多樣化的節(jié)奏組合,以及迷離、新穎的和聲與調性,揭示了作曲家創(chuàng)作后期獨具個人特色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精神。
[Abstract]:Alexander Scriabin (Alexander Scriabin, 1872~1915) is the 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music history one of the great composer, pianist, is a representative of Russia in the late romantic.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 human factors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him, made the composer's unique, personalized music creation, especially the composer's later works,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set of harmony, tonality system.
This paper takes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several technical theories of composition analysis as the core, from the musical form, proportion, rhythm, beat and rhythm, harmony, tonality of the later stage of Scriabin's Five Piano Sonata (Nos.6 ~ 10)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religion", "leading theology" the thought of the sonata, the single movement in the form of written form, traditional form,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theme, diverse combination of rhythm, harmony and tonality and blurred, novel, creative ideas and the spirit of the composer later reveals the uniqu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J6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畢思粵;;“第十四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品析[J];鋼琴藝術;2011年09期
2 吳亮花;;貝多芬《第21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曲體結構分析[J];大眾文藝;2011年15期
3 余方;;斯克里亞賓鋼琴練習曲聲部線條的彈奏處理[J];鋼琴藝術;2011年07期
4 朱銳;;中心和弦及其組織意義——析斯克里亞賓《前奏曲》Op.59,No.2[J];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魏丹潔;;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月光”第一樂章演奏分析[J];大家;2011年14期
6 趙亮;;愛:莫扎特的音樂之魂——解讀《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KV282)Adagio樂章[J];鋼琴藝術;2011年08期
7 楊小麗;;浪漫的異變 斯克里亞賓Op.13 Nr.2中和聲復合功能與調性運動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1年05期
8 劉雅璞;;淺析舒伯特奏鳴曲D959第二樂章的歌唱性和抒情性[J];大舞臺;2011年06期
9 唐珊珊;;米亞斯科夫斯基《第四鋼琴奏鳴曲》曲式分析[J];大眾文藝;2011年12期
10 唐馨;;莫扎特鋼琴奏鳴曲與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力度分析比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徐平力;;和聲教學中的近現(xiàn)代和聲理論[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林振泉;;閩侯縣家鴨寄生蟲調查報告[A];福建省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鄧火;淺論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奏鳴曲[N];貴州民族報;2009年
2 昆鐵三中高三(7)班 夏南雁;鋼琴奏鳴曲[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2年
3 周皓;齊伯爾斯坦的“情感陷阱”[N];音樂周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蘇蕾;白建宇:我所有的話都在音樂里[N];廣州日報;2011年
5 張佳林;古典不插電[N];音樂周報;2010年
6 周皓;格拉夫曼的左手江湖[N];音樂周報;2011年
7 戴定澄;個性奇異的鋼琴家[N];音樂周報;2005年
8 向民;奧爾良國際鋼琴比賽現(xiàn)代作品唱主角[N];音樂周報;2006年
9 特約記者 林達;“這十年,我離肖邦的音樂更近了”[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施雪鈞;阿什肯納齊 音樂界已變成國際性世界[N];文匯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蔣興忠;普羅科菲耶夫九首鋼琴奏鳴曲和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趙禮;萌芽·彌撒·基因·遺傳[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3 潘瀾;席曼諾夫斯基音樂風格的演變軌跡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妤;斯克里亞賓后期鋼琴奏鳴曲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郭媛;淺析斯克里亞賓早期鋼琴奏鳴曲的藝術特色[D];天津音樂學院;2012年
3 李非;斯克里亞賓晚期鋼琴奏鳴曲的結構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倪曉云;斯克里亞賓第四鋼琴奏鳴曲演奏淺析[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5 陳航;斯克里亞賓鋼琴奏鳴曲創(chuàng)作的哲學基礎[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小羽;斯克里亞賓鋼琴練習曲風格漸變特點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7 李芳茹;斯克里亞賓早期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特征[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孫佳;吉納斯特拉鋼琴奏鳴曲中的節(jié)奏技法[D];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
9 鄧曹爽;從羅杰·塞欣斯鋼琴奏鳴曲論其音樂創(chuàng)作觀念[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唐慧君;舒伯特《鋼琴奏鳴曲》曲式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7189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718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