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民族器樂論文 >

古代樂官重要功能述論

發(fā)布時間:2018-02-27 13:26

  本文關鍵詞: 樂官 功能 正樂 傳播 文化保存 教育 出處:《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古代樂官的功能多種多樣,其中正樂功能主要包括校正樂律、修造樂器、采集并編訂民間歌舞、校正并重建前朝樂舞等四個方面;傳播功能包括橫向傳播及縱向傳播兩大類;文化保存功能主要包括歷史的保存、樂舞戲劇的保存、樂譜的創(chuàng)造與利用等幾個方面;而教育功能的發(fā)展變化則與古代學政和樂政的變遷息息相關。以上四種功能雖歷經(jīng)變遷,卻能始終貫徹持續(xù),因而對古代社會、古代文化、古代音樂戲劇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Abstract]:The functions of ancient music officials are various, including correcting music law, making musical instruments, collecting and compiling folk songs and dances, correcting and rebuilding former music and dance, and so on.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preserva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y, the preservation of music and dance drama, the cre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usic scor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ancient learning and politics and music politics. However, it can always be carried out, thus exerting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ncient society, ancient culture and ancient musical drama.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漢唐戲劇新考”(12CZW045)
【分類號】:J6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黎國韜;;樂官制度形成于商代后期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黎國韜;;漢唐協(xié)律樂官發(fā)展考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姚小鷗;《公莫巾舞歌行》考[J];歷史研究;1998年06期

4 黎國韜;;漢唐鼓吹制度沿革考[J];音樂研究;2009年05期

5 張振濤;論恩主──關于中古伎樂發(fā)展階段樂戶與庇護者依附關系的初步探討[J];中國音樂學;199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尚繼武;;《聊齋志異》反諷敘事修辭簡析[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2 徐文蕾;;《聊齋志異》俠義主題論[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4 鞏聿信;;《聊齋志異》與雜纂[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5 賈建鋼;李紅霞;;穿越文本的文化洞觀與符號詮釋——文化傳統(tǒng)與符號批評視野中的《聊齋志異·黃英》詮解[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6 趙愛華;;《任氏傳》與《聊齋志異》美狐形象的文化內涵[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7 王偉;簡論傳統(tǒng)史學的歷史功用觀及其人文主義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8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9 陳磊;;李商隱詩文宗韓說辨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張曉英;;“錢刀”與《白頭吟》創(chuàng)作時代蠡測[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薛夢瀟;;東漢“行春”考[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來中國小農經(jīng)濟的制度變遷與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5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6 劉珊珊;;北宋城市演進中的經(jīng)濟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7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與一般——美術史論中的個案與問題”第五屆全國高校美術史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張虹;;“五臟相音”理論在耳鳴診治中的應用[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第15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9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丁媛;張如青;湯曉龍;;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夢潔;基于養(yǎng)生理念的居住區(qū)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9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裘錫圭;;史墻盤銘解釋[J];文物;1978年03期

2 呂驥;;從原始氏族社會到殷代的幾種陶塤探索我國五聲音階的形成年代[J];文物;1978年10期

3 黎國韜;神瞽新說——兼論成相之起源[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夏麥陵;考古所見商代的樂舞[J];中原文物;1984年04期

5 許繼起;鼓吹十二案考釋[J];中國音樂學;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牛雪瑤;;基于民族音樂的教育特征研究[J];才智;2011年16期

2 李磊;;淺談社區(qū)音樂文化的作用[J];大舞臺;2010年01期

3 黃慧敏;宋永琴;;古代樂官對傳播發(fā)展的影響[J];今傳媒;2010年11期

4 王小琴,徐繼開;淺談中國古今音樂美育思想[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7期

5 郭哲旖;;試論美聲唱法如何更好得流行于大眾之中[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9期

6 田祖國;羅婉紅;;湘西土家族擺手舞的功能演變[J];文史博覽(理論);2010年06期

7 朱曉云;;浙西南畬族婚喪儀式中的山歌表現(xiàn)方式及其功能初探[J];麗水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蘇子仲;曲蘊琦;;關于發(fā)揮音樂育人功能提高國民素質的幾個問題[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2期

9 王愛華,周國安;試論音樂教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中的作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10 吳蓉;音樂審美價值及其本質芻議[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羅漪倩;;論在人才塑造中的音樂教育功能[A];浙江省群眾文化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劉懷榮;;魏晉樂府官署的演變考[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報記者 杜再江;貞豐舉行首屆布依古歌大賽[N];貴州民族報;2007年

2 未未;網(wǎng)絡音樂前景誘人 問題尖銳[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馮光鈺;探討亞洲傳統(tǒng)音樂21世紀的發(fā)展趨勢[N];音樂周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丁好;論古典奏鳴曲的形成[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2 葉紅旗;臺灣高山族樂器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3 趙民;歌唱背后的“歌唱”[D];復旦大學;2008年

4 張詠春;中國禮樂戶研究的幾個問題[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5 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月平;從歷史文化學的角度解讀北宋之雅樂[D];西北大學;2005年

2 王美虹;論聲樂教學在影視表演專業(yè)的定位及功能[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向本濤;人體動作的科學記錄法[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曉行;美的孕育與綻放[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雷雙;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過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云;中英音樂交流的三個階段(1793-1949)[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7 鄭紅;浙派琴史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建美;小學階段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9 陳曉;音樂學習的主要心理過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徐羽中;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唱片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428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5428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1a7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