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喬家正始音——“淮陽琴派”史料再考察
本文關(guān)鍵詞:此是喬家正始音——“淮陽琴派”史料再考察 出處:《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淮陽琴派 廣陵琴派 凌其陣 喬子衡 楊子鏞 夏一峰
【摘要】:本文以凌其陣《淮陽琴派》等主要史料為基礎(chǔ),挖掘近代以來的詩文手稿、繪畫題跋,加上走訪前輩琴人所得的口述資料,重點勾稽出從喬子衡、楊子鏞一系琴人的基本生平、籍貫、經(jīng)歷與傳承,并由此出發(fā),探索"淮陽琴派"是否足以成立的問題。在分析琴派的形成要素、考察現(xiàn)有的研究觀點之后,提出"淮陽琴派"存在是"淮揚琴派"誤記的可能性,而凌其陣所記"淮陽琴派"僅指廣陵琴派中喬氏一系的傳承等較為合理的解釋,從而基本廓清了"淮陽琴派"的迷霧。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historical materials , such as Ling ' s matrix and Huaiyang qin school ,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 Huaiyang Qin School " is enough to establish the " Huaiyang Qin School " . After analyzing the element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Qin School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ence of " Huaiyang Qin School " is enough to be established .
【作者單位】: 南通《江海晚報》社;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一凌其陣(1912-1984)《淮陽琴派》①一文介紹了一個使當今琴人倍感陌生的琴派源流,文不長,為引證方便,茲錄如下:淮陽琴派之說,未見諸書。一九三二年,余在上海侍淮安老琴家楊子鏞起鵬先生琴席時,始聞其說。楊老先生為淮安喬子衡琴師晚年得意弟子,擅彈《大學之道》(有辭之曲)、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甘濤;;淮安琴派夏一峰[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90年03期
2 朱紅梅;;葉名佩[J];蘇州雜志;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詠;;文化遺民的區(qū)隔符號——對新文化運動中古琴藝術(shù)的社會學研究[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嚴可;;漢魏六朝琴之形制考略[J];飛天;2010年24期
3 董雯雯;;蜀派古琴葉介福一脈之“流”與“變”研究[J];歌海;2012年02期
4 劉承華;南宋浙派對后世琴派的影響及其脈絡(luò)[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嚴曉星;;古琴家尹爾韜史料稽考[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胡穎峰;;敘事的琴歌與琴歌的敘事——以《胡笳十八拍》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7 章華英;近百年來琴樂之傳承與發(fā)展[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5年01期
8 章華英;;古琴打譜之譜本選擇及源流辨析[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6年03期
9 嚴曉星;;高羅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8年01期
10 王詠;;文化遺產(chǎn)與國家認同——社會學視野中的古琴藝術(shù)變遷[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1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松蘭;穿越時空的古琴藝術(shù)[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2 吳葉;楊宗稷及其《琴學叢書》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3 司冰琳;中國古代琴僧及其琴學貢獻[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4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王姿妮;浙地琴樂背景與“西湖琴社”[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8年
6 朱平;傾聽泠泠之音:古代繪畫中的聽覺意趣[D];中國美術(shù)學院;2009年
7 傅暮蓉;查阜西琴學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8 胡斌;現(xiàn)代認同與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9 趙春婷;明代琴譜集考[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晶;丁承運琴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梁曉鐫;琴曲《瀟湘水云》流變初探[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3 黃藝鷗;方響形態(tài)及其歷史文化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4 嚴可;漢魏六朝琴道疏論[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8年
5 張婷;近代琴家管平湖[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6 孫臘梅;琴論中緊密聯(lián)系演奏實踐的美學遺產(chǎn)[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7 劉彥;金陵琴派及其文化生態(tài)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8 車穎;琴歌文體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9 陳婧雅;現(xiàn)代琴家王迪[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0年
10 張卓;琴歌《胡笳十八拍》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冬生;孫金綬;;廣陵琴派一代宗師孫紹陶[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姚付祥;比德于琴劉正春[N];中國文化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小戈;廣陵琴派的文化生態(tài)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8年
2 李松蘭;穿越時空的古琴藝術(shù)[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程鴻媛;流動的傳承[D];天津音樂學院;2011年
2 黎敏;都市背景中廣州當代琴人群體的雅集組織形態(tài)、琴樂語言表達的個案研究[D];星海音樂學院;2010年
3 梁曉鐫;琴曲《瀟湘水云》流變初探[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4 時曉瑩;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歌曲與現(xiàn)代藝術(shù)歌曲對比研究[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14057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40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