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培養(yǎng)途徑
本文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培養(yǎng)途徑 出處:《大舞臺》2013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民族聲樂 情感因素 培養(yǎng)途徑
【摘要】:民族聲樂作品的演唱,不僅需要基本的演唱技巧,還需要賦予深厚情感內涵的外在藝術表現形式和演唱風格。這就涉及到本文中將著重探討的演唱中的情感培養(yǎng)問題。情感是豐富演唱藝術品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民族聲樂的演唱中準確運用情感因素,就能夠更好地表達出聲樂作品中的思想內容,進而提高民族聲樂作品的藝術魅力。
【作者單位】: 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
【分類號】:J616
【正文快照】: 一、論題背景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真正有自主意識上的理論探索,是從上個世紀上半葉才逐步開始的,直到80年代才真正逐步開展具有學科意義的研究。隨著近些年來的不斷探索,關于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理論研究與理性探討也逐步走上正軌?偟膩碚f,迄今為止,針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范義付;;論民族男高音高聲區(qū)音域的擴展訓練[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25期
2 霍橡楠;;中國古代唱論中的聲樂表演心理[J];中國音樂;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曉清;韓劉;;浪漫主義時期的歌劇泰斗——威爾第歌劇的音樂特點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2 袁東輝;;在交誼舞中培養(yǎng)青年人的素質修養(yǎng)[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9年S1期
3 蘇暢;;論《唐·璜》中女高音詠嘆調的風格特征[J];北方音樂;2011年04期
4 周潔;;美聲女王薩瑟蘭與她的歌唱[J];才智;2011年20期
5 王國霞;;淺談提高個人音樂素養(yǎng)的途徑及重要性[J];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劉汝佳;尹鐵超;;詩歌與樂曲之節(jié)奏美研究[J];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7 周潔;;淺談歌唱的情感表現[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年08期
8 牛媛媛;;音樂中的悲劇美[J];大舞臺;2010年05期
9 王暉;;淺談民俗音樂的社會功能[J];大舞臺;2010年06期
10 魏艷;;論變聲期的聲樂教學[J];大舞臺;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郭瑋;;審美哲學還是實踐哲學?——Bennett Reimer與David J.Elliott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比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闊;美國黑人早期布魯—魯斯音樂的興衰(1890-1929)[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君仁;花兒王朱仲祿[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4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5 曲致正;雷格爾的復調技法探索[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6 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7 楊健;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構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8 覃江梅;音樂教育哲學的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范曉峰;音樂理解現象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10 吳佳;感性聲音結構并審美判斷形成的感性契機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偉;當前高師聲樂教材使用存在的問題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鵬;歌唱語言訓練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郭玉潔;肖邦音樂對愉悅性的表現方式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靜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與其藝術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臨舒;巴赫《恰空舞曲》四個音響版本表演創(chuàng)造的合理性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鄭婷婷;舒曼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藝術特征及教學演繹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靚;音樂融入跳遠教學對普通高校男生助跑技術影響的實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8 邱金鳳;卡娜娃演唱藝術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9 劉菡佳;學前兒童音樂聽覺培養(yǎng)的現狀調查與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10 徐亮;“中國風”歌曲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瑞津;嗓音訓練中輕、重機能的平衡發(fā)展[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佟成杰;;在民族聲樂藝術職業(yè)教育中“聲韻”的應用與構想[J];戲文;2005年05期
2 安文靜;;民族聲樂女高音聲音形象的塑造[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
3 于君;;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運用[J];音樂生活;2009年12期
4 倪添文;;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J];劇影月報;2009年05期
5 郭海波;;淺議民族聲樂演唱[J];民族音樂;2006年01期
6 楊子華;淺談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幾個問題[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7 崔蕾;;淺談民族聲樂演唱的風格特色[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7年05期
8 黃小惠;;民族聲樂的行腔淺析[J];四川戲劇;2009年05期
9 陳慧慧;;關于民族聲樂的發(fā)展[J];民族音樂;2010年05期
10 馬金玉;;論“字”“聲”“情”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相互作用[J];劇作家;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龍亞君;;提升民族音樂審美素質[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從“聲、情、字、味、表、養(yǎng)、像”解析貴州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N];音樂生活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清華;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藝術風格的有機統(tǒng)一[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發(fā)猛;論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體驗[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苗苗;民族聲樂演唱在中國音樂劇中運用的思考[D];天津音樂學院;2011年
4 王艷艷;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借鑒與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劉靜;論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D];武漢音樂學院;2012年
6 謝霓;戲曲演唱中“以字為中心”的演唱原則在現代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師樂;淺論民族聲樂演唱技法與歌曲風格的關系[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徐榕潔;兒童鋼琴教師的職業(yè)素質及培養(yǎng)途徑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艷;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保榮;假聲在民族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價值[D];河南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3332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33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