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民族器樂論文 >

論嵇康的“聲無哀樂”

發(fā)布時間:2017-12-13 18:23

  本文關鍵詞:論嵇康的“聲無哀樂”


  更多相關文章: 哀樂 情緒 情感


【摘要】:"聲無哀樂"是魏晉時期嵇康提出的一種音樂審美觀點。關于"聲無哀樂"的解讀音樂美學界多有分歧,其癥結(jié)在于對"聲"和"無"的理解不同。本文提出:"聲"是音樂接受主體的聽覺感知;"無"是不確定的"無常"之"無"。嵇康的"聲無哀樂"指的是音樂接受主體從音樂的聲音客體中無法得到確定的哀樂情感體驗或感悟。至于客體的音樂作品是否可以表達或表現(xiàn)哀樂的情感或情緒,嵇康不僅沒有否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肯定。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聲無哀樂”是魏晉嵇康提出的一種音樂審美觀點,在傳統(tǒng)音樂美學中的影響原本不大,就像當代音樂美學突然關注起當時并不受重視的19世紀奧地利音樂美學家漢斯立克的自律論音樂美學思想一樣,嵇康的“聲無哀樂”不是在一百多年以后而是在一千多年以后,放射出耀眼的思想光輝。當代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波;;論指揮美學在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的升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童江梅;;論合唱訓練的著力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1期

3 程海艷;;寶卷音樂美學思想探微——以《臨澤寶卷》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4 李中靜;;孟子的“與民同樂”與“美感共同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梁宇;;從舞賦走進漢代舞蹈[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6 湯其林;唐玲;;從《論語》看孔子的樂舞思想[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7 胡迪聰;;淺析儒家樂論思想與中和論美育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張靜亞;;淺談《聲無哀樂論》中的“聲”“情”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9 陳曄;;淺談音樂欣賞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覃勤;;中國“樂”與“詩”的分合淵源及關系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心希;;泉州書院、社學的發(fā)展與朱熹理學思想的深化[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孟子厚;戴妮娜;夏博雯;;小型古樂廳的聲學設計[A];2009年聲頻工程學術(shù)交流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譚家健;;《左傳》美學思想札記[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4 余瑾;魯新華;林華景;李莉;古琨如;;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的老年音樂保健[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邵鴻雁;中國美學“味”范疇新論[D];吉林大學;2011年

4 韓偉;宋代樂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吳學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樂融入外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莉;魏晉南北朝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雪梅;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音樂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林莉君;浙江省磐安縣仰頭村《煉火》儀式的音聲民族志[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10 張宇;中國建筑思想中的音樂因素探析[D];天津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安琳;基于人文精神對墨子音樂思想的重新認識[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蒿佳杭;試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鋼琴藝術(shù)之文化特征[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薛亮;曹東扶古箏藝術(shù)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曦;論由中國民歌改編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與教學[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匡秋爽;紅色經(jīng)典音樂的美育價值與傳承傳播[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玲;從中西文學與音樂的關系看文學與音樂欣賞中的互相滲透[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0年

9 薛麗;探究聲樂演唱之美[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寇冠宇;大陸校園民謠的興衰及其原因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滌;;我國喪葬儀式中的“哀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演變[J];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王德塤;中國音樂美學史舉要(下)[J];音樂探索;1988年04期

3 王德塤;中國音樂美學史舉要(上)[J];音樂探索;1988年03期

4 孫煥英;;從軍歌送葬想到哀樂規(guī)范[J];歌海;2000年06期

5 楊賽;;音樂美學的學科歸屬問題[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黃旭東;;尊重前輩學術(shù)勞動 誠實進行網(wǎng)絡教學——劉承華“音樂美學原理”涉嫌抄襲[J];人民音樂;2011年06期

7 吳思雨;;1998-2007:《交響》刊登音樂美學論文綜述[J];音樂天地;2009年10期

8 蔡仲德;“和律論”再質(zhì)疑——兼評李曙明之東西方音樂美學比較研究及其方法(下)[J];人民音樂;1991年04期

9 凌紹生;;中國音樂美學史學科研究的先驅(qū)——蔡仲德五周年祭[J];人民音樂;2009年02期

10 楊英婷;;簡論春秋時期音樂美學思想的地位與影響[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1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余輝;;淺談正確的吐字對歌唱發(fā)聲的重要性[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2 劉玉娣;;走出群眾合唱的誤區(qū)[A];2004年山東省群眾文化學會“全省優(yōu)秀論文評選”一等獎獲獎論文集[C];2004年

3 陳軼群;;淺析歌曲鋼琴伴奏織體的形象特征[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傅磊;;淺談男中音的聲樂教學與訓練[A];高等學校藝術(shù)教育研究[C];2003年

5 李曉利;;優(yōu)美動聽的陜北民歌[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鐵揚;《哀樂》閑話[N];文藝報;2010年

2 黃少祺;一堂特殊的音樂課[N];音樂周報;2001年

3 石頭;魯迅何以少談音樂[N];黑龍江日報;2000年

4 舒圣祥;“哀樂費”不能轉(zhuǎn)嫁給消費者[N];光明日報;2008年

5 毛穎穎;請音著協(xié)公示如何“一攬子”發(fā)錢[N];北京商報;2008年

6 焦波;于《沉思》中告別林耀基[N];中國文化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莉;魏晉南北朝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月穎;音樂本體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3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shù)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瑜;聲乃樂之器,,情乃樂之本[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2 丁一;論《夢溪筆談》中的聲樂理論及其音樂審美觀[D];山西大學;2013年

3 秦芹;數(shù)與西方音樂觀的建構(gòu)——從古希臘到中世紀[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性[D];河南大學;2010年

5 周慧;《溪山琴況》“和淡清雅”探賾[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顏彬;歐陽修音樂美學思想的重新梳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謝晶;論孔子與亞里士多德的音樂教育觀兼及對當代高校非專業(yè)音樂教育的啟迪[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8 張向東;蔡仲德人本主義思想的基本內(nèi)涵[D];西安音樂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128614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28614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e76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