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民族音樂課程實施中的人文性滲透
本文關鍵詞:論中國民族音樂課程實施中的人文性滲透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民族音樂 課程實施 人文性滲透 聯(lián)體闡釋
【摘要】:2006年教育部所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本科專業(yè)(教師教育)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一文,對中國民族音樂課程實施的人文性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實現(xiàn)中國民族音樂課程人文性滲透的策略可以從兩大方面著手:第一是明確中國民族音樂人文性在哲學、美學及生成環(huán)境三個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第二是在具體課程實施中貫穿在文化整體脈絡中理解音樂、把音樂與文化作聯(lián)體闡釋的理念。
【作者單位】: 廣東省湛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7-4
【正文快照】: 引論現(xiàn)代課程與教學論強調學科的人文性滲透,就音樂這一歷來歸屬于人文系統(tǒng)的學科而言,人文性尤其得到重視。所謂音樂學科的人文性,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第一,音樂就其實質而言,即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樣式;第二,音樂藝術的一切形式、原理與方法,都服務于人文精神的表現(xiàn)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杭生,馮仕政;中國社會轉型加速期的義利問題:一種社會學的研究范式[J];東南學術;2000年02期
2 張洪濤;;法律運行過程縱向的動態(tài)展開——以習慣法為例的宏觀考察[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張鑫梅;;中西憲政本土資源的比較分析[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鄧小南;;宋代歷史再認識[J];河北學刊;2006年05期
5 劉志廣;權力資源、生活機會和財政體制——論我國“三農”問題及農村稅費改革思路[J];經(jīng)濟學家;2003年05期
6 封麗霞;偶然還是必然:中國近現(xiàn)代選擇與繼受大陸法系法典化模式原因分析[J];金陵法律評論;2003年01期
7 馬育良;《論語》:一種可能的情感解讀[J];孔子研究;2004年02期
8 何劍明;南唐崇儒之風與江南社會的文化變遷[J];歷史教學;2003年10期
9 徐可超,劉向宏;從東方朔的“朝隱”看漢武帝宮廷中的詼諧文學創(chuàng)作[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王躍進;論科舉制的廢除對晚清應試文人的影響[J];南京化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凱南;;秩序擴展與停滯:社會結構與個體能動的交互作用[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匡安榮;“道法自然”與經(jīng)濟自由——一項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2 劉偉;中國專制王朝衰亡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3年
3 趙德光;現(xiàn)代化進程中云南石林阿詩瑪文化的轉型與重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胡銳軍;理想的訴求與沒落[D];吉林大學;2005年
5 張明華;《新五代史》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胡紅生;社會心態(tài)論[D];武漢大學;2004年
7 譚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區(qū)的近代重構[D];蘭州大學;2006年
8 丁小麗;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胡長明;中國農村集體土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10 閆化川;媽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山東地區(qū)傳播史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瀟;論我國鄉(xiāng)村土地立法與制度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龍威;金代法律的淵源及其運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3 袁征;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物權制度反思[D];湘潭大學;2002年
4 王海燕;1927—1937年國民政府的治藏政策[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5 趙瑋瑋;轉型時期農村社會的糾紛解決與基層政府[D];北京大學;2005年
6 黃勇軍;外在斷裂與內在延續(xù)[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7 薛影;為而不能的嘉慶帝及其時代困境探論[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江平;試析印度雕塑對元代中國雕塑藝術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曉瑩;法治進程中的信訪制度困境及其出路[D];黑龍江大學;2006年
10 王濤;宋代御史臺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瀅;;芻議將新元素引入民族音樂鑒賞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12期
2 黃文娟;夏由清;;非藝術類高職院校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0期
3 羅金燕;;建構主義理論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的實踐[J];藝術教育;2004年05期
4 孫強;李宇;;對基本樂科課程實施變革動因的認識[J];藝海;2011年06期
5 朱文婕;;東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民間音樂傳承原則與途徑選擇[J];北方音樂;2011年08期
6 林碧煉;;中國民族音樂欣賞選修課教學新探[J];音樂生活;2011年08期
7 趙家麟;胡福軍;丁妮;;民歌的實質及其他[J];青年文學家;2011年11期
8 朱麗娜;;論流行音樂與名族音樂的關聯(lián)[J];旅游縱覽(行業(yè)版);2011年06期
9 羅俊峰;;箏樂重述——論秦箏與朝鮮箏探源與風格特點[J];青年文學家;2011年11期
10 彭薇;;劉天華“國樂改進社緣起”漫論[J];內蒙古藝術;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曉紅;;摸索中的原生態(tài)唱法和學院派聲樂教學的方法論比較[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孫麗萍;朱哲琴:要讓世界聽到中國民族音樂[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本報記者 任姍姍;求解中國民族音樂的坐標[N];人民日報;2011年
3 記者 吳偉農 丁寶忠;中國民族音樂會享譽聯(lián)合國[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4 倫兵;成功背后也有尷尬[N];人民日報;2003年
5 宋飛;“月映千江”話傳統(tǒng)[N];中國文化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張啟民;赤峰雅樂 中國民族音樂的瑰寶[N];赤峰日報;2010年
7 倫兵;中國民樂金色大廳遭遇尷尬[N];音樂周報;2003年
8 春麗;王宏偉唱響維也納金色大廳[N];文藝報;2008年
9 ;彭家鵬:民樂未來不在金色大廳[N];中國文化報;2004年
10 徐沛東;在“劉天華阿炳中國民族音樂基金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辭[N];中國藝術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鑫;手風琴演奏中國民族音樂經(jīng)典作品之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2 魏敬人;普通高校《歌曲寫作與編配》課程的理論研究與實踐[D];長春師范學院;2012年
3 彭傳山;《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實施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姝彤;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不朽華章[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高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課程體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阿爾古娜;內蒙古音樂與現(xiàn)代音樂互動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7 段小麗;趙元任音樂思想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吳睿;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孫科;中國民族音樂特征提取與分類技術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10 汪海;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音樂教學實踐探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本文編號:12542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25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