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賦格曲的寫作方法、創(chuàng)新特色和現(xiàn)實意義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舒曼賦格曲的寫作方法、創(chuàng)新特色和現(xiàn)實意義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舒曼《四首鋼琴賦格曲》op.72和《賦格形式的鋼琴小曲7首》op.126為研究對象,主要從主題、結構、創(chuàng)作技法三方面對作品進行詳細地分析,側重總結舒曼賦格曲的音樂語言特點,參照歷史背景資料和現(xiàn)存文獻對其創(chuàng)作手法、音樂風格進行分析、探討?陀^的閘發(fā)舒曼對復調音樂的繼承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對復調音樂發(fā)展史的影響。 引言概述了舒曼的生活背景和學習經(jīng)歷,總結了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創(chuàng)作風格。 本論文共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由兩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對《四首鋼琴賦格曲》op.72和《賦格形式的鋼琴小曲7首》op.126進行概述與分析。 第二部分、分為兩部分內容。 一是對舒曼的復調音樂語言進行分析、歸納和討論。從賦格主題的構造特征、答題與對題、曲式結構、織體形式、和聲語言這五方面總結了舒曼對復調音樂的繼承性和對音樂風格的獨創(chuàng)性。 二是結語部分:對舒曼復調音樂的創(chuàng)作評價與研究展望。通過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兩部作品進行分析和討論,我認為舒曼晚期創(chuàng)作的賦格曲是他最后創(chuàng)作時期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對于系統(tǒng)研究舒曼作品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通過對這兩部賦格曲的總結、歸納,我們不僅清晰地看到了舒曼如何繼承和發(fā)揚了傳統(tǒng)復調,更讓我們深刻體會了他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性,他為復調音樂的發(fā)展賦予了新的意義,也為復調音樂在19世紀的延續(xù)和20世紀的復興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J614.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翠華;;關于阻礙進行的理論探討[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周娟娟;;E.格里格鋼琴《抒情小品》的教學價值[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華文健;;論維也納古典樂派對交響曲的貢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4 楊柳;;淺析歌劇《假面舞會》中奧斯卡的角色形象——兼談詠嘆調《她抬頭仰望》的演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3期
5 謝偉;;論貝多芬音樂的時代精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6 張寅;吳春艷;;“和聲”詞義的歷史辨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7 褚然;郭越;郝敏;;手風琴演奏巴赫作品風格的把握及版本的選擇[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8 石磊;;論艾夫斯《第二鋼琴奏鳴曲(康科德)》[J];北方音樂;2009年11期
9 宮修建;;法國印象主義音樂的“承前啟后性”探微[J];北方音樂;2010年04期
10 王矛;;淺談標題交響音樂中的仿聲手法[J];北方音樂;201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進;;“T——X——D——T”模式與重構之考[A];當代中國遼寧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諧——遼寧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9年
2 王琦;;科學傳播的一種方式:釋義——波愛修斯對科學知識傳播的一種啟示[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10科普理論國際論壇暨第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晡;;和聲教學的階段性、指向性和科學理念[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劉歡;;淺析宗教儀式音樂的心理影響與治療意義[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十一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彬;西方鋼琴前奏曲的三個重要階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曉燁;賦格寫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蔣興忠;普羅科菲耶夫九首鋼琴奏鳴曲和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4 陳晶;基督教會學校女子音樂教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5 紀露;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義音樂觀念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6 陳根方;中國工尺譜的數(shù)字實現(xiàn)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7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8 楊賢宗;文藝復興觀念、建筑原理和美術風格[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婷婷;勛伯格的宗教思想對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10 田曉寶;論西方古典合唱藝術的和諧與崇高美學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晶;桑桐《民歌主題鋼琴小曲九首》的藝術價值和當代意義[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毅;勛伯格早期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春蘭;肖邦鋼琴敘事曲的特征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陳靜文;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與其藝術歌曲作曲技法的相似性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鄭婷婷;舒曼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藝術特征及教學演繹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y嚾,
本文編號:11605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160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