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記譜史探衍
本文關鍵詞:南音記譜史探衍
更多相關文章: 南音記譜 南音文獻 衍進史 工ㄨ譜 自成體系
【摘要】:南音傳承悠古,記譜使歷史上大量的南音經(jīng)典保留下來并代代傳唱,記譜衍進史自然就成為南音傳承中的一面歷史明鏡。通過對唐宋元時期南音相關史料、明代南音記譜萌芽、清代南音工ㄨ譜記譜、民國時期南音成熟記譜、新中國時期南音記譜保護與探究五個歷史階段的大量古今南音文獻資料的搜集、梳理、分析與插圖舉證,系統(tǒng)研究南音記譜衍進歷史,意在為南音傳承歷史的研究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 福建泉州師范學院;泉州南音學院;
【分類號】:J607
【正文快照】: 南音譽稱“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9月30日通過了“世遺”申報,倍受人們的珍愛與保護。自古南音傳承雖以“口傳心授”為主,但還是遺傳下大量的泉州南音“工ㄨ譜”(有別于“工尺譜”)。南音藝人在長期的傳承實踐過程中,受師承關系、記憶方式、地域人文、歷史變遷等諸多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寄萍;;南音綜析[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李寄萍;;清刊南音孤本管門研究[J];中國音樂;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同元;;岳西高腔的藝術(shù)形態(tài)與文化意蘊[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期
2 龔佳陽;;泉州南音滾門【想思引】初探[J];北方音樂;2010年08期
3 郭星星;;平遙弦子書現(xiàn)狀研究[J];北方音樂;2011年07期
4 張光宇;尚晶;;南音“藍青官話”讀音叫字之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5 李雅楠;;泉州南音申遺成功前后的對比與思考[J];大舞臺;2012年02期
6 項葵;;河南墜子各流派的藝術(shù)特色[J];電影評介;2007年18期
7 張兆穎;南音唱腔社會審美的時代性差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陳文革;;在縱橫中體現(xiàn)互滲 在融通中實現(xiàn)轉(zhuǎn)型——王耀華民族音樂學學術(shù)思想初探[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何麗麗;;明清時期琵琶在民間音樂伴奏中的運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王耀華;;中國南音的保護與傳承[J];福建藝術(shù);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許穎穎;;《滿天春》上欄用韻研究[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東雪;當代泉州南音傳承社會運行機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磊;論支聲及其在西方現(xiàn)代音樂中的應用[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4 蒯衛(wèi)華;昆曲商調(diào)曲牌曲腔關系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8年
5 馬志飛;馬街書會民間曲藝活動的社會機制研究(1979-2007)[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兆穎;明、清南音傳本曲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仲立斌;京劇梅派唱腔藝術(sh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8 郭威;曲子的發(fā)生學意義[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0年
9 王曉平;陜南民間音樂區(qū)域文化特質(zhì)考察[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0年
10 戴俊超;20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社團概論[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艷;徐州柳琴戲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研究[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2 阿麗;烏毛素沙漠中的民族音樂之魂[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3 吳浩瓊;琵琶音律的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4 王利肖;《單弦牌子曲資料集》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1年
5 王娟;“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大會”的調(diào)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1年
6 段寶君;田野上的聚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7 朱芳;《明刊閩南戲曲弦管選本三種》考釋[D];華僑大學;2011年
8 鄭麗芳;眉戶(迷糊)的藝術(shù)特征及在新疆芳草湖農(nóng)場的傳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9 蔣秀云;中國古典戲劇在20世紀英國的傳播與接受[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忠奎;宋代說唱音樂的商業(yè)性特征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寄萍,吳秋紅;《文煥堂指譜》比較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2 何昌林;唐風宋韻論南音——寫給海內(nèi)外南音弦友[J];人民音樂;1985年05期
3 李寄萍;;清刊孤本工■譜字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袁靜芳;對泉州南音歷史源流的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2001年02期
5 吳世忠;自成體系的福建南音工尺譜——兼同王耀華、劉春曙商榷[J];中國音樂學;1992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寄萍;;南音綜析[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黃翔鵬;音樂考古學在民族音樂型態(tài)研究中的作用[J];人民音樂;1983年08期
3 呂殿生;;琴藝再探[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84年02期
4 寒杰;;古箏演奏指法符號規(guī)范淺議[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5 陸勤;透過兩部專著看大學德育研究[J];中國圖書評論;1991年03期
6 楊華;;中國聲樂藝術(shù)發(fā)展的礅厚基石——對我國傳統(tǒng)聲樂理論的認識[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7 劉瑞成;劉惠珍;;且說戲曲打擊樂[J];大舞臺;2007年02期
8 孫肖平;;談京劇打擊樂[J];劇作家;2007年03期
9 丁紹榮;;打擊樂與淮劇鑼鼓[J];劇影月報;2008年01期
10 王敏;;淺析土家族打溜子的藝術(shù)風格[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德惠;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間的洮岷“花兒”[N];蘭州日報;2006年
2 張樂;情憶恩師[N];音樂周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吳月玲;天籟之音來自草原[N];中國藝術(shù)報;2006年
4 本報通訊員 王明清 魯作龍;枝江民間吹打樂[N];三峽日報;2006年
5 李曉林;慶陽嗩吶:把人生演個周遭[N];中國文化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金少兵 張偉峰;《美好家園》向世界遞出的文化名片[N];烏魯木齊晚報;2010年
7 陳美娥;重現(xiàn)正聲之美 喚醒禮樂風華[N];中國文化報;2010年
8 康詩俊 何小蘭;于都“公婆吹”有了培訓基地[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趙劍塵;悠悠長調(diào)長 吟唱駿馬情[N];烏魯木齊晚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金鑫海;中國音樂是單音音樂還是復音音樂?[N];音樂生活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香蘭;一樣的民歌不一樣的命運—山西左權(quán)民歌與河曲民歌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比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2 趙晶霞;從音樂美學的角度談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D];河北大學;2004年
3 吳麗萍;高校素質(zhì)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彭黃;民族唱法個性化的探究[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0年
5 朱倩;解構(gòu)《圖倫加利拉》[D];西安音樂學院;2010年
6 吳司祺;云南花燈舞蹈人物個性分析及組合提煉[D];云南藝術(shù)學院;2011年
7 張雪;對揚琴獨奏曲《古道行》多種演奏形式的分析[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8 魏敏;東北揚琴演奏技法之探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11442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14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