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祈的中華民族根本思想與衛(wèi)禮賢的“禮樂”思想
本文關(guān)鍵詞:王光祈的中華民族根本思想與衛(wèi)禮賢的“禮樂”思想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根本思想 禮樂 儒家文化 基督教 漢學 中西音樂
【摘要】:文章對王光祈與德國漢學家衛(wèi)禮賢對中國音樂文化思想特性研究共同點,以及這些文化思想特性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所具有的當代文化意義進行初步的闡釋。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shù)學院;
【關(guān)鍵詞】: 根本思想 禮樂 儒家文化 基督教 漢學 中西音樂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王光祈講:什么是中華民族的根本思想?而中華民族的根本思想又是從何種“民族文化”產(chǎn)生出來的?我常因此深思苦索中國人的性格,詳考細察西洋人的習俗,最后恍然大悟。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便是中國古代的“禮樂”,有這種“禮樂”以養(yǎng)成中華民族的根本思想。①筆者在《放眼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車寶鼐;;談漢代歌舞藝術(shù)演變[J];藝術(shù)教育;2011年09期
2 劉成紀;;西周用樂狀況及相關(guān)美學問題[J];求是學刊;2011年05期
3 鄭莉;;明代太常樂官考[J];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佘紅英;;“金奏”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06期
5 付文娟;;音樂雅俗問題的現(xiàn)狀研究綜述[J];神州;2011年11期
6 張斌;;先秦諸家樂舞美學思想之比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黨曉龍;;淺談孔子音樂教育思想的三個維度[J];青年文學家;2011年15期
8 孔祥安;;孔子樂教思想探析[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蘇丹;;漢樂四品考略[J];作家;2011年16期
10 張斌;;先秦諸家樂舞美學思想之比較[J];大眾文藝;2011年1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耿家林;;音樂教育功能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2 周曉燕;;青銅時代——樂舞的神化與人文啟蒙[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3 姚小鷗;;漢魏六朝曲唱文本的破譯及其在樂府文學研究中的意義[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4 張國慶;;孔子的音樂實踐與理論[A];孔學研究(第三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海峽兩岸第二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5 許志剛;;周部族在音樂與詩歌領(lǐng)域的貢獻[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許繼起;;鼓吹十二案考釋[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吾淳;;略論中國古典樂論中諧和審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與和諧社會——紀念孔子誕辰2556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5年
8 劉懷榮;;南北朝及隋代樂府官署演變考[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李福軍;;試論儒家思想對大理洞經(jīng)音樂的影響[A];孔學研究(第十三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十三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美娥;重現(xiàn)正聲之美 喚醒禮樂風華[N];中國文化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周靜;禮樂潤心田[N];貴州日報;2008年
3 項陽;《樂經(jīng)》何以失傳[N];光明日報;2008年
4 夏榆;雅樂:百年不聞的絕響[N];南方周末;2004年
5 鐘光全;秀山花燈的文化功能[N];中國藝術(shù)報;2005年
6 蒙木;用音樂教養(yǎng)人生[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7 艾珊歌;古代文化史的獨特研究[N];文藝報;2007年
8 張振濤;當繡花手變成樂手[N];中國文化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張曉燕;周禮樂團奏周樂頌和諧[N];寶雞日報;2009年
10 ;音樂人卞留念 音樂可以興邦 是一個民族的魂魄[N];音樂生活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2 李方元;宋史樂志研究[D];揚州大學;2001年
3 孫曉暉;兩唐書樂志研究[D];揚州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艷輝;歷史的界河——論先秦“禮崩樂壞”之“樂壞”[D];河北大學;2003年
2 李明明;中國古代雅樂文化分期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3 蔣麗霞;漢樂府音樂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汪潤鋒;先秦儒家樂論的倫理美學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周麗娟;周樂特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6 何巍;尹伊桑的管弦樂作品《禮樂》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7 徐春燕;論《漢郊祀歌》十九章[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陳歌瑩;中國先秦音樂教育形態(tài)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易薇;論《樂記》的音樂美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馬曉倩;唐朝音樂教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248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12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