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出雅音——談《悲欣之歌》旋律的藝術特征與技法運用
本文關鍵詞:悲欣交集出雅音——談《悲欣之歌》旋律的藝術特征與技法運用
更多相關文章: 弘一大師 旋律 作曲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 作品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戊戌變法 世紀初 北京現(xiàn)代 侵華戰(zhàn)爭
【摘要】: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正處于動蕩不安的年代: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失敗,次年《馬關條約》簽訂;1898年戊戌六君子發(fā)動戊戌變法;1900年帝國主義發(fā)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自此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這段歷史,每個中國人永遠都不應忘記。為此,作曲家葉小綱以弘一大師1894年至1902年寫下的7首詩為詞,為男中音與交響樂隊譜寫了《悲欣之歌》。作品于2012年8月29日首演了其中兩首,引起了強烈反響:同年又在德國柏林愛樂大廳演了三首,直到2013北京現(xiàn)代音樂節(jié)的開幕式上才得以完整演出。期間,葉小綱多次對作品進行修改。毫無疑問,這是一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關鍵詞】: 弘一大師 旋律 作曲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 作品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戊戌變法 世紀初 北京現(xiàn)代 侵華戰(zhàn)爭
【分類號】:J605
【正文快照】: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正處于動蕩不安的年代:^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失敗,次年〈馬關條約〉簽訂;1898年戊戌六君子發(fā)動戊戌變法;1900年帝國主義發(fā)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自此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這段歷史,每個中國人永遠都不應忘記。為此,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樹本;劉洪;;關于音樂的對話[J];黃河;2002年03期
2 馬達;美的耕耘者——聽史宗毅聲樂作品有感[J];福建藝術;1996年05期
3 孫韻;;淺析20世紀美國作曲家凡特·波西凱蒂鋼琴性格小品《我對他這刻薄的騙術擠擠眼睛》[J];鋼琴藝術;2009年12期
4 曉頂;荷蘭作曲家及其作品[J];人民音樂;1989年05期
5 明言;;長此以往“中國夢”——對盛宗亮的音樂史學研究[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馮光鈺;;國樂新聲頌回歸——香港新聲國樂團“情歸祖國”音樂會聽后[J];人民音樂;2007年05期
7 左貞觀;蘇聯(lián)音樂近期動態(tài)[J];人民音樂;1991年02期
8 陳星;;以藝術作方便的《清涼歌集》[J];書城;2011年06期
9 何山;;從心底里流出來的音樂——徐振民《邊寨音畫》簡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88年03期
10 朱建;國際琴壇[J];鋼琴藝術;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琛;;淺議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A];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C];2003年
2 葉思敏;;復調共同課教學筆記[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居宗澤;;談談音樂欣賞的教學體會[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吳式鍇;;有關和聲專業(yè)課教學根基的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林華;;音樂聽知覺的內部矛盾[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王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流變,民間與專業(yè)的交融——對芬蘭當代作曲家諾根和其《第二堪特雷琴協(xié)奏曲》的研究與分析[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7 黃虎威;;四部和聲寫作規(guī)則之我見[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8 王丹丹;;音樂欣賞課在高等專業(yè)音樂學院的定位和特色[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奧拉沃阿蘭羅德里格茲;張謙;;古巴的古典音樂傳統(tǒng)[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10 石秀萍;;多彩的音樂 在動的形象——淺談歌劇《白毛女》中音樂對人物的塑造[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倩;聽中國現(xiàn)代作曲家室內樂有感[N];音樂周報;2006年
2 駱季超;音樂作品:新≠好[N];中國藝術報;2005年
3 朱踐耳;音樂乃心靈之聲[N];文匯報;2003年
4 上音建忠;創(chuàng)作,是樂壇活力之本[N];中國藝術報;2007年
5 景作人;黃河之魂的交響[N];音樂周報;2008年
6 蔡馥如 編譯;作曲家自制樂譜悄悄登場[N];音樂周報;2008年
7 邢曉芳;中國元素“新鮮”再現(xiàn)[N];文匯報;2008年
8 曉捷;也許只要再多一點點投入[N];中國藝術報;2006年
9 伍斌;上海之春展“新”貌[N];解放日報;2007年
10 李曉育;德沃夏克弦樂四重奏作品的詮釋要義[N];音樂周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存凌;勛伯格《空中花園篇》(op.15)詩樂關系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2 吳春福;羅忠昒后期現(xiàn)代風格的音樂創(chuàng)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
3 匡君;二十世紀中國民族管弦樂配器中的音色觀念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磊;論支聲及其在西方現(xiàn)代音樂中的應用[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5 傅顯舟;音樂劇歌曲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6 孫紅杰;飾變·混合·解構[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7 盧璐;高為杰現(xiàn)代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9 張千一;碰撞、對話與交融[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10 雷興明;承先鋒之銳 拓回歸之新[D];中央音樂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青;“末日”所昭示的未來和永世[D];天津音樂學院;1998年
2 尚洪剛;一位用交響樂思考歷史的音樂家—王西麟和他的交響樂創(chuàng)作[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佳;威廉·史邁爾《春之祭》作品分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錢雪蓮;死之升華在音樂作品中的具體體現(xiàn)[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琛;鋼琴組曲《魚美人》的創(chuàng)作及演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沙莎;鋼琴音樂作品《第一新疆舞曲》與《春舞》的音樂與演奏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沈彤;扎根民族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創(chuàng)作萌芽[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瀟;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玨;拉赫瑪尼諾夫的浪漫曲創(chuàng)作[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10 王瑤;德沃夏克《G大調弦樂四重奏》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21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zqiyue/112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