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中的對話——田野考察方法在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
本文關鍵詞:“田野”中的對話——田野考察方法在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
【摘要】:"田野考察"方法在人類學、社會學、音樂學等社會人文學科研究中占有著重要地位,而田野考察方法的重要價值也恰是當今高校音樂專業(yè)在音樂教育中有所缺失的方面。本文即通過設定與實施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親身參與對身邊民間音樂進行"田野考察"的教學實踐研究,記錄高校學生在田野考察過程中的困惑與收獲,以探討"田野考察"方法對于學生音樂認知能力的提高與深化,以及開拓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方法"多樣化"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關鍵詞】: 田野考察 語境 局內 局外
【基金】: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研究項目《田野考察方法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廣東傳統(tǒng)音樂為例》(項目編號:2012JK161) 2013年廣東省教育廳高校學科建設專項資金項目《東莞沙田咸水歌變遷研究——兼論音樂傳統(tǒng)在社會變遷中的轉化與留存》(項目編號:2013WYXM0097) 2013年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東莞沙田咸水歌之變遷研究》(項目編號:13Q06)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生態(tài)美學視域中的廣東音樂》(項目編號:12YJC760048)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江南宣卷音樂民族志》(項目編號:13YJC760048)研究成果
【分類號】:J60-059
【正文快照】: 引言“田野考察”,也稱“田野工作”(fieldwork),是指研宄者親自進入某一社區(qū),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段內通過參與觀察與體驗等方式獲取第一手資料的研宄工作。經歷了近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與變化,田野考察至今仍是許多學科研宄的基礎方法,其所具有的實證性特征具有著其他方法無可替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沐;;家鄉(xiāng)、田野、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21世紀(音樂)人類學田野考察方法探索[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寧穎;;跨界族群語境中的“盤索里”表演——中國延邊與韓國傳統(tǒng)說唱音樂表演的歷時性比較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2 楊沐;;闡釋人類學及論文寫作——福州宗教音樂活動研究實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魏琳琳;城市化語境下內蒙古二人臺音樂文化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秀明;梅里斯達斡爾族傳統(tǒng)音樂傳承及學校教學的實踐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2年
2 李迪;論海南儋州調聲的藝術形態(tài)[D];內蒙古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劉華芹;網絡人類學:網絡空間與人類學的互動[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譚同學;;類型比較視野下的深度個案與中國經驗表述——以鄉(xiāng)村研究中的民族志書寫為例[J];開放時代;2009年08期
3 楊沐;從花兒研究現狀思考中國民歌研究中的問題[J];音樂研究;2004年04期
4 朱凌飛,孫信茹;走進"虛擬田野"——互聯(lián)網與民族志調查[J];社會;2004年09期
5 童根興;國家、區(qū)域政治與地方性:以華北B鎮(zhèn)"苯中毒"事件為例的多點民族志實驗[J];社會;2005年01期
6 高丙中;人類學反思性民族志研究:一個范式的六種嘗試[J];思想戰(zhàn)線;2005年05期
7 楊沐;;跨進21世紀的音樂人類學:國際潮流與中國實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楊沐;儋州調聲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04期
9 楊沐;后現代理論與音樂研究(上)[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高仁淵;虛擬與現實之間——網絡文化的人類學新議[D];安徽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譚曉靜;;黎族民歌語境下的日常生活[J];瓊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趙曉生;中國鋼琴語境(連載文章)[J];鋼琴藝術;2003年09期
3 唐應龍,吳齊;歷史語境中的《墨子·非樂》[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11期
4 趙曉生;中國鋼琴語境(連載文章)[J];鋼琴藝術;2003年12期
5 趙曉生;中國鋼琴語境(連載文章)[J];鋼琴藝術;2003年04期
6 趙曉生;中國鋼琴語境(連載文章)[J];鋼琴藝術;2003年10期
7 趙曉生;中國鋼琴語境(連載文章)[J];鋼琴藝術;2003年05期
8 盛露露;;基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的基本樂科教學[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9 趙曉生;中國鋼琴語境(連載文章)[J];鋼琴藝術;2003年11期
10 王義茹;;論中國揚琴的文化特質[J];齊魯藝苑;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湯亞汀;;文化研究語境下的音樂人類學:兼論音樂人類學與音樂學的范式差異[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謝嘉幸;;音樂鑒賞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講座提綱)[A];2003’北京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居其宏;音樂史的“重寫”話題與當下語境[N];音樂周報;2003年
2 蕭梅;走近黃土高原音樂文化[N];音樂周報;2006年
3 車延芬;筆耕不止 再譜新聲[N];中國藝術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周志軍;讓長調長傳[N];中國文化報;2008年
5 謝嘉幸;一陣陣清新的風[N];音樂周報;2000年
6 卜賀;將魚放在水里 將花栽在土里[N];中國文化報;2006年
7 通拉嘎;關注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與價值[N];中國民族報;2009年
8 馬智;亞太音樂界學者熱論“絲綢之路”音樂文化[N];中國民族報;2003年
9 劉春;轉身遠去的皮娜·鮑什[N];中國藝術報;2009年
10 梁冬;赫哲族第一個薩滿鼓譜問世[N];中國民族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斌;假面陰陽—安徽貴池儺舞的田野考察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2 鄭土有;吳語敘事山歌演唱傳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任勝洪;現代性與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類學考察與分析[D];西南大學;2008年
4 黃婉;凝聚族群的“飛地”音樂生活[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5 王丹;儀式音聲與執(zhí)儀者的身份認同[D];上海音樂學院;2013年
6 李莘;河北霸州勝芳鎮(zhèn)民間花會音樂民俗志[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7 羅丹陽;苗族古歌傳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吳艷;從“門圖”到“搭班”:上海民俗音樂傳統(tǒng)的變遷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9 趙書峰;湖南瑤傳道教音樂與梅山文化[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10 楊玉成;胡爾奇:科爾沁地方傳統(tǒng)中的說唱藝人及其音樂[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曼利;文本背后的文本[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玨;錄音在民族音樂學田野考察中的橋接角色[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3 尚建科;論多元文化音樂教學觀[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鄒婧;歷史的回聲:1909年蒙古族歷史錄音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0年
5 高姍;安塞腰鼓的田野考察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6 曹寧;安徽花鼓燈運行形態(tài)及現象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7 李瓊;民族血脈傳承的民俗投影[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8 劉佳家;坳瑤傳統(tǒng)黃泥鼓舞蹈文化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9 張穎;西安周至南集賢東村鼓樂社的現狀與變遷[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10 孫淼;白族“霸王鞭舞”調查與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本文編號:877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87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