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中的音樂和音樂史中的考古——評劉再生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修訂版】
本文關(guān)鍵詞:考古學中的音樂和音樂史中的考古——評劉再生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修訂版】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古代音樂史 劉再生 研究成果 樂府鐘 舞蹈紋彩陶盆 遺址發(fā)掘 西周晚期 黃翔鵬 物質(zhì)資料 中國音樂史
【摘要】:正劉再生先生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教學和研究,他發(fā)表的絕大多數(shù)論文我都仔細閱讀過,對于其文之立意高遠、論述精當和富于創(chuàng)見留有深刻的印象。劉先生早于1989年即出版《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此后十幾年間該書作為教材廣泛應用于我國音樂院校,并于2004年在韓國出版了韓文譯本。2006年,作者又在初版基礎(chǔ)上,增補和更新了許多內(nèi)容,出版了"修訂版"。在修訂版中,作者更加充分地運用音樂考古材料,追蹤學術(shù)發(fā)展前沿,吸納有關(guān)研究成果,其涉獵資料之廣,整合成果之精,使本書呈現(xiàn)出煥然一新的面貌。
【作者單位】: 天津音樂學院;
【關(guān)鍵詞】: 中國古代音樂史;劉再生;研究成果;樂府鐘;舞蹈紋彩陶盆;遺址發(fā)掘;西周晚期;黃翔鵬;物質(zhì)資料;中國音樂史;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劉 再生先生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教學和研究,他發(fā)表的絕大多數(shù)論文我都仔細閱讀過,對于其文之立意 高遠、論述精當和富于創(chuàng)見留有深刻的印象。劉先生早于1989年即出版《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此后十幾年間該書作為教材廣泛應用于我國音樂院校,并于2004年在韓國出版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再生;;新作迭出 百舸爭流——“后楊蔭瀏時代”中國音樂史學的幾點思考[J];人民音樂;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項陽;;由音樂歷史分期引發(fā)的相關(guān)思考[J];音樂研究;2009年04期
2 司冰琳;;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劉再生文論著述折射學術(shù)之路[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1年04期
3 謝建平;;實踐之楷模 治學之典范——《楊蔭瀏全集》讀后感[J];藝術(shù)百家;2010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董鄭峰;;立足學術(shù)前沿探尋古樂新說——讀劉再生《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修訂版)有感[J];音樂研究;2008年06期
2 田青;漂流音樂長河──讀馮文慈先生《中外音樂交流史》[J];人民音樂;1998年12期
3 劉再生;斯人已乘黃鶴去──悼一代宗師黃翔鵬先生[J];人民音樂;1997年09期
4 馮潔軒;;紀念黃翔鵬先生發(fā)現(xiàn)一鐘雙音三十周年[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鄭祖襄;一部仍具學術(shù)價值的“舊著”——談楊蔭瀏先生的《中國音樂史綱》[J];中國音樂學;1999年04期
6 劉再生;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20世紀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J];中國音樂學;1999年04期
7 孔培培;楊蔭瀏著《中國音樂史綱》和《中國古代音樂史稿》比較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3年03期
8 鄭祖襄;;簡評秦序《中華藝術(shù)通史·隋唐卷(上編)》[J];中國音樂學;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靜;;“哀音”考論[J];文藝研究;2008年06期
2 陰法魯;;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的一種新途徑——評李純一先生的近著二種[J];音樂研究;1958年05期
3 李黎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J];出版參考;2009年09期
4 麗瑚;近期中國古代音樂史論文索引[J];中國音樂;1984年02期
5 吳全德;第三個無理數(shù)與音樂——弘揚朱載研究十二等比分割律的科學精神[J];科學中國人;2005年10期
6 ;《中國古代音樂史料》叢書[J];人民音樂;1986年12期
7 史云;;我國首套中國古代音樂史教學CD系列音響推出[J];藝術(shù)教育;1998年05期
8 王德塤;;中國古代音樂史語匯例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9 鄭錦揚;;中國音樂通史著述一瞥——讀《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J];音樂藝術(shù)-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2年03期
10 王海默;由樂譜構(gòu)成的中國古代音樂史——《中國民族音樂大系·古代音樂卷》評介[J];人民音樂;1993年08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居其宏;煌煌臨北斗 燦燦入鴻篇[N];文藝報;2010年
2 張振濤;他的深度就是一個學科的深度[N];中國文化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張婷;李元慶:為音樂理論研究耕耘一生[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冷柏;納西古樂[N];中國電力報;2002年
5 韓鍾恩;一種生命“儀式”的歷史自覺[N];中國文化報;2001年
6 孫靜 王義軍 易寧 田玉斌 中國合唱協(xié)會會長;“華夏之聲”振興中華民族音樂[N];音樂周報;2008年
7 演講人 田青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一個音樂學家的社會責任[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漆明鏡;“清商樂”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2 趙春婷;明代琴譜集考[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莉;山西古代音樂家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2 郭瑩;王國維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05年
3 丁璐;中國音樂史研究的科學化進程[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4 廖韌;樂的起源及虞夏時期的樂[D];四川社會科學院;2010年
5 沈慧慧;漢魏鼓吹索隱[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11年
6 張升;魏晉南北朝的音樂與音樂官署[D];山西大學;2013年
7 王揚揚;唐代教坊考述[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8 彭勇;他山之石,可否攻玉[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海波;元代河北音樂歷史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10 劉慧慧;千載古樂 魅力雋永[D];天津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8425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84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