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視野中的貴州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音樂研究——《貴州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集粹》讀后
本文選題:貴州 + 少數(shù)民族音樂研究; 參考:《中國音樂》2010年04期
【摘要】:由貴州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持編纂的《貴州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集粹》,是由苗族篇、布依族篇、侗族篇、土家族篇、彝族篇、仡佬族及水族篇、蘆笙篇組成的系列著作。各篇作者均是貴州民族音樂學術界的資深學者,具有淵博的音樂文化積累和從容的駕馭能力,從現(xiàn)代的視野闡釋了各民族音樂的歷史變遷及豐富多彩的類型。本文從"‘收獲型'與‘耕耘型'兼有的著作"、"縱深剖析.橫向勾畫"、"在傳統(tǒng)中呈現(xiàn)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中展現(xiàn)傳統(tǒng)"三個方面,對這部著作進行評述。
[Abstract]:Guizhou Musical Culture Collec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compiled by Guizhou musicians Association, is a series of works composed of Miao, Buyi, Dong, Tujia, Yi, Gelao and Shui peoples, and Lusheng. The author of each article is a senior scholar in Guizhou ethnic music academic circles. He has the profound accumulation of music culture and the ability to control calmly, and explains the historical changes and rich and colorful types of national music from the modern visual field.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pth the works of "Harvest Type" and "cultivative Type". The horizontal sketch "," presents the reality in the tradition. This work is reviewed in three aspects, showing tradition in reality.
【作者單位】: 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學會;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原書記處;
【分類號】:J60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光鈺;;現(xiàn)代視野中的貴州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音樂研究——《貴州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集粹》讀后[J];音樂時空;2011年09期
2 羅慶芳;;古黔濮苗,貴州茶葉的開拓者[J];農(nóng)業(yè)考古;2010年05期
3 周國炎;近現(xiàn)代散居地區(qū)仡佬族的雙語現(xiàn)象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4 蔡良;徐鐵軍;吳俸學;;仡佬嘗新 風情隆林[J];當代廣西;2010年19期
5 張興富;;別開生面的仡佬族“嘗新節(jié)”[J];當代廣西;2011年10期
6 張文;夜郎古歌——仡佬族民歌簡介(三)[J];校園歌聲;2005年03期
7 鄧光華;;夜郎遺響——貴州少數(shù)民族音樂探源(下)[J];校園歌聲;2010年02期
8 王承祖;引人注目的《貴州少數(shù)民族音樂》[J];音樂研究;1991年02期
9 歐達貴;神圣而冰潔的棕櫚樹——析小說《冰棕櫚》[J];南方文壇;1994年02期
10 任克瑜;致富不忘國家和人民——記仡佬族個體戶夏明輝[J];經(jīng)濟工作月刊;199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龍國輝;吳國才;;貴州苗族經(jīng)濟發(fā)展淺析[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申元初;;貴州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象掃描與思考[A];貴州省寫作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趙海;姚玉明;張俊岐;;貴州民族藥研發(fā)中制備工藝問題探討[A];2003全國苗醫(yī)藥學術研討會特輯[C];2003年
4 韓竹;;從社會事實看仡佬文化[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慧琴;;試論貴州苗族的親屬制度[A];民族學研究第七輯——中國民族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6 吳燕;;從《美夢還是噩夢》的遭遇看科技書評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黃秀峰;李培春;鐘斌;唐軍;覃麗苗;;仡佬族成人體型的Heath-Carter人體測量法研究[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8 雷廣正;;貴州苗族屠?绸R祭祀祖先習俗研究[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9 王超;;仡佬族的水疾病[A];全國民族醫(yī)藥?茖2W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1年
10 楊益華;;貴州少數(shù)民族人口狀況與經(jīng)濟發(fā)展淺析[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民族、區(qū)域、社會發(fā)展研討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盛道洪;書評文化不可削弱[N];安徽日報;2001年
2 王國華;有多少書評為讀者負責[N];中國文化報;2003年
3 吳正光;龍?zhí)洞宓呢罾凶迕窬覽N];中國文物報;2004年
4 子余;書評是一種烹調(diào)的藝術[N];中國郵政報;2004年
5 巴婁;內(nèi)涵豐富的仡佬族民居[N];貴陽日報;2005年
6 王國華;書評該對誰負責[N];人民法院報;2003年
7 舒建華;紐約時報的書評[N];深圳商報;2002年
8 胡春春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當代德語文學博士;20世紀90年代的德國書評[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9 曉善;紅包書評何以由恥態(tài)變?yōu)槌B(tài)[N];工人日報;2006年
10 廣州日報新聞研究所 張穗華;媒體書評如何定位?[N];中華讀書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陳令君;英語學術書評中的評價: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楊勝勇;清朝經(jīng)營貴州苗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3 劉國琴;民族亞文化人群健康狀況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周小藝;興盛、衰落與重建[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廖斌;《文訊》雜志與臺灣當代文學互動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德龍;清代貴州《百苗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茍爽;明清以來仡佬族分布格局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袁禾;論中國宮廷舞蹈[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瑞;中澳報紙書評的態(tài)度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龍成銀;貴州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明芳;產(chǎn)業(yè)化背景下貴州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文化開發(fā)研究[D];貴州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4 劉麗麗;英漢語言學期刊書評體載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丹霓;譯著《音樂、藝術與觀念》及其書評[D];上海音樂學院;2011年
6 何曉藝;社會性別文化視野下的貴州苗族女性發(fā)展問題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7 劉暢;仡佬族線粒體DNA遺傳多態(tài)性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8 徐曼曼;黔北地區(qū)仡佬族民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亞萍;中英文書評語篇結(jié)構對比分析[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10 陳茉;英漢書評中情態(tài)的人際意義對比分析[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37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93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