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絲路對西域音樂在中原流行的推動與傳播
本文選題:西域音樂 + 風格特點 ; 參考:《蘭臺世界》2014年01期
【摘要】:西域音樂最早進入中國,其歷史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絲路開通時期,是跟隨絲路貿易商隊進入中原,并以其獨特魅力受到中原人民的廣泛贊譽和喜愛。
[Abstract]:Western region music first entered China, whose history dates back to the opening period of Silk Road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It followed the Silk Road trade caravan into the Central Plains and was widely praised and loved by the people of the Central Plains for its unique charm.
【作者單位】: 黃河科技學院;
【分類號】:J6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許序雅;胡樂胡音競紛泊——胡樂對唐代社會影響述論[J];西域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付新;張云;;淺述隋唐時代西域樂舞在中原的傳播與發(fā)展[J];紅河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海濱;唐詩與西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亓娟莉;《樂府雜錄》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3 姚玉成;唐宋時期中原少數(shù)族裔行跡考述[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卜祥偉;隋唐時期河洛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
2 楊麗琴;唐代雅樂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3 王松濤;胡樂胡舞與唐詩[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孫琳;唐宋宮廷雅樂之比較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5 楊婷婷;從四部類書樂部看唐人音樂思想的特別樣態(tài)[D];西安音樂學院;2009年
6 宋佳;唐武皇“十萬宮廷樂”的歷史考略[D];青島大學;2009年
7 張歡;娛情與教化的困惑[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綦翔;中國參軍戲研究小史[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姜伯勤;敦煌悉磨遮為蘇摩遮樂舞考[J];敦煌研究;1996年03期
2 高啟安;唐五代敦煌的“飲食胡風”[J];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3 郎櫻;西域歌舞戲對中原戲劇發(fā)展的貢獻[J];西域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銀芬;;中國揚琴傳統(tǒng)流派演奏技法之比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年07期
2 顧曉暉;;根據(jù)廣東音樂改編的中國鋼琴作品的風格及演奏特點探析[J];黑河學刊;2010年10期
3 李靜;;德州民歌風格考[J];藝術研究;2011年02期
4 馬凌云;宋軍;;試論阿炳的二胡演奏藝術形式及演奏方法[J];作家;2011年10期
5 張惠熙;;淺談琵琶演奏流派的成因及其風格特點[J];內蒙古藝術;2007年02期
6 劉大堅;;論“信天游”風格構成的三大要素[J];藝術研究;2008年01期
7 齊曉文;;淺析歌唱中情感的表達[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王媛媛;;論兼融南北風韻的安徽花鼓燈[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楊曉純;;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作品演奏應注意的問題[J];藝術研究;2009年03期
10 馬凌云;宋軍;;阿炳二胡演奏藝術之今用價值——紀念阿炳逝世60周年[J];大家;2010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孫泓;;5—14世紀西域音樂舞蹈在朝鮮半島的傳播和影響[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2 靳鴻書;;談河北民歌演唱風格的把握[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3 孫曉春;;略論民族聲樂作品的處理與表現(xiàn)[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熊芳;;淺談師范民間舞教學及示范[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5 蘇年布德;潘萍;烏達巴拉;;“蒙古族傳統(tǒng)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于研究”階段性總結 2008年3月——11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6 劉怡;蔚磊;許潔萍;;中國民歌的地域風格分類[A];第二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06)——第15屆中國多媒體學術會議(NCMT'06)論文集[C];2006年
7 陳冰;;舞蹈服飾——舞蹈之姐妹藝術[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8 郭超;;歌唱的藝術處理[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9 魏秀榮;;簡談民歌演唱藝術的美學特征[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玉生;潮樂分流派與分風格孰劣孰優(yōu)?[N];汕頭日報;2006年
2 天水市歌舞團 楊濤;淺談民族聲樂與民族唱法[N];天水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王錦華;把云岡樂舞打造成大同品牌[N];大同日報;2008年
4 鄭榮健;現(xiàn)代舞也需與傳統(tǒng)對話[N];中國藝術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楊競;遼寧鼓樂與六合鼓樂班[N];遼寧日報;2008年
6 羅 辛;民間舞旋出時尚風[N];中國藝術報;2004年
7 史君良;收放自如 能量驚人[N];音樂周報;2007年
8 杜亞雄;“法多”和葡萄牙的民間音樂[N];音樂周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師艷芳;若羌賽乃姆唱響心中的歌[N];巴音郭楞日報;2008年
10 魏蘇杭;二胡的揉弦及表現(xiàn)風格[N];音樂周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袁禾;論中國宮廷舞蹈[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璐;談沃爾夫藝術歌曲的風格特點[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明潔;琵琶樂曲的地域性風格與技巧的運用[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3 楊樂平;賀綠汀及其抗戰(zhàn)救亡歌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4 周音怡;福斯特歌曲作品的特征及其演唱[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鄭熠;論勃拉姆斯三首鋼琴奏鳴曲的音樂風格[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高莉莉;論弦樂四重奏在歐洲古典主義時期的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翁曉宇;譚小麟及其藝術歌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8 杜蕾;山東漢畫像石樂舞圖像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9 王曉燕;巴赫長笛作品演奏風格初探[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10 肖銀芬;中國揚琴傳統(tǒng)流派比較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846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188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