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審美本質力量的生命結構——認知神經美學視域下的新闡釋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01:16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理論宏觀地指出了人與對象事物之間審美關系得以結成的總體原則。沿著這一方向進一步深入思考,勢必會提出新的問題:審美本質力量是怎樣構成的?審美的對象化過程是怎樣進行的?就此,認知神經美學作出新的闡述:人依據(jù)對事物內在價值和外在形式的掌握而在大腦中形成了"知覺模式中樞+意義中樞+肯定性情感中樞"式的認知模塊,以此構成了審美本質力量的生命結構。認知模塊的核心要素是知覺模式,具有自動性、內隱性、類化性等特點。人與事物之間的對象性審美關系,實際上是由主體知覺模式與客體外形之間的對應匹配關系所承載。
【文章來源】:江海學刊.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人的本質力量來自于特定的生命結構
審美本質力量的生命結構由認知模塊所構成
審美關系實即主體知覺模式與客體形式之間的對應匹配關系
本文編號:3148688
【文章來源】:江海學刊.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文章目錄】:
人的本質力量來自于特定的生命結構
審美本質力量的生命結構由認知模塊所構成
審美關系實即主體知覺模式與客體形式之間的對應匹配關系
本文編號:3148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eixuelunwen/314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