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甘肅段石窟寺遺產(chǎn)景觀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1-30 18:24
隨著文化線路作為新類型的遺產(chǎn)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以及“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的申遺成功,絲綢之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其進行研究。佛教文化作為絲綢之路的代表文化之一,在研究中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作為佛教文化的重要載體——石窟寺,其作用自然也不言而喻。本文擬從甘肅省的石窟寺景觀角度出發(fā),對其分布、地理特征、文化和自然景觀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分析,并選取甘肅省內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及預備名錄的石窟寺為例,分析他們入選的原因以及獨特的景觀價值,通過對比其與未入選的石窟,分析兩者差異,對今后甘肅石窟寺的景觀價值保護和研究奠定基礎。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
第二節(jié) 研究對象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
第四節(jié) 文獻綜述
一、景觀的全球性研究
二、佛教建筑景觀
三、甘肅境內的石窟寺景觀
第五節(jié) 研究思路
一、石窟寺的景觀特征
二、甘肅境內代表性石窟寺文化遺產(chǎn)的景觀分析
三、甘肅境內石窟寺遺產(chǎn)的總體景觀價值
第六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甘肅省石窟寺的景觀特征和總體分布
第一節(jié) 石窟寺的景觀特征和價值
第二節(jié) 甘肅省石窟寺的總體分布
第二章 甘肅境內代表性石窟寺文化遺產(chǎn)的景觀分析
第一節(jié) 敦煌莫高窟
一、莫高窟的空間分布
二、莫高窟的發(fā)展與周邊人群活動
三、莫高窟的遺產(chǎn)價值與保護
第二節(jié) 炳靈寺石窟
一、炳靈寺的空間分布
二、炳靈寺的發(fā)展與周邊人群活動
三、炳靈寺的遺產(chǎn)價值與保護
第三節(jié) 麥積山石窟
一、麥積山的空間分布
二、麥積山的發(fā)展與周邊人群活動
三、麥積山的遺產(chǎn)價值與保護
第四節(jié) 北石窟寺
一、北石窟寺的空間分布
二、北石窟寺的發(fā)展與周邊人群活動
三、北石窟寺的遺產(chǎn)價值與保護
第三章 甘肅境內石窟寺的總體景觀價值及保護
第一節(jié) 甘肅省的佛教傳播與石窟寺的景觀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甘肅省石窟寺的總體景觀價值
第三節(jié) 甘肅省石窟寺的景觀保護
第四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在學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晚唐五代敦煌“賽祆”探祆教習俗與中國節(jié)慶風俗的融合[J]. 趙洪娟. 寧夏社會科學. 2018(02)
[2]甘肅永靖儺舞戲儀式音聲初探[J]. 師立軍,李成秀. 黃河之聲. 2017(24)
[3]城市化視域下的中國佛教文化景觀研究[J]. 徐文廷.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4]論泰國佛教建筑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淵源[J]. 溫宏巖,黃華明. 美與時代(上). 2016(05)
[5]麥積山石窟SWOT分析及現(xiàn)存問題[J]. 丁晨. 讀天下. 2016(09)
[6]關于炳靈寺名稱之爭的學術史鉤沉[J]. 曹學文. 敦煌學輯刊. 2016(01)
[7]禪宗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 龔謀. 大眾文藝. 2015(24)
[8]慶陽北石窟寺區(qū)域歷史文化遺存概述[J]. 吳正科. 敦煌學輯刊. 2015(04)
[9]從石刻文獻看北朝隴東地區(qū)的民族分布及融合[J]. 黃會奇. 隴東學院學報. 2015(06)
[10]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文化景觀探析[J]. 劉勇. 絲綢之路. 2015(04)
博士論文
[1]敦煌大族與佛教[D]. 孔令梅.蘭州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中的文化景觀認知與保護[D]. 劉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2]山岳風景區(qū)寺廟佛教文化景觀保護與利用研究[D]. 吳蘭珊.湖南農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009371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選題緣起
第二節(jié) 研究對象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
第四節(jié) 文獻綜述
一、景觀的全球性研究
二、佛教建筑景觀
三、甘肅境內的石窟寺景觀
第五節(jié) 研究思路
一、石窟寺的景觀特征
二、甘肅境內代表性石窟寺文化遺產(chǎn)的景觀分析
三、甘肅境內石窟寺遺產(chǎn)的總體景觀價值
第六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甘肅省石窟寺的景觀特征和總體分布
第一節(jié) 石窟寺的景觀特征和價值
第二節(jié) 甘肅省石窟寺的總體分布
第二章 甘肅境內代表性石窟寺文化遺產(chǎn)的景觀分析
第一節(jié) 敦煌莫高窟
一、莫高窟的空間分布
二、莫高窟的發(fā)展與周邊人群活動
三、莫高窟的遺產(chǎn)價值與保護
第二節(jié) 炳靈寺石窟
一、炳靈寺的空間分布
二、炳靈寺的發(fā)展與周邊人群活動
三、炳靈寺的遺產(chǎn)價值與保護
第三節(jié) 麥積山石窟
一、麥積山的空間分布
二、麥積山的發(fā)展與周邊人群活動
三、麥積山的遺產(chǎn)價值與保護
第四節(jié) 北石窟寺
一、北石窟寺的空間分布
二、北石窟寺的發(fā)展與周邊人群活動
三、北石窟寺的遺產(chǎn)價值與保護
第三章 甘肅境內石窟寺的總體景觀價值及保護
第一節(jié) 甘肅省的佛教傳播與石窟寺的景觀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甘肅省石窟寺的總體景觀價值
第三節(jié) 甘肅省石窟寺的景觀保護
第四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在學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晚唐五代敦煌“賽祆”探祆教習俗與中國節(jié)慶風俗的融合[J]. 趙洪娟. 寧夏社會科學. 2018(02)
[2]甘肅永靖儺舞戲儀式音聲初探[J]. 師立軍,李成秀. 黃河之聲. 2017(24)
[3]城市化視域下的中國佛教文化景觀研究[J]. 徐文廷.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4]論泰國佛教建筑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淵源[J]. 溫宏巖,黃華明. 美與時代(上). 2016(05)
[5]麥積山石窟SWOT分析及現(xiàn)存問題[J]. 丁晨. 讀天下. 2016(09)
[6]關于炳靈寺名稱之爭的學術史鉤沉[J]. 曹學文. 敦煌學輯刊. 2016(01)
[7]禪宗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 龔謀. 大眾文藝. 2015(24)
[8]慶陽北石窟寺區(qū)域歷史文化遺存概述[J]. 吳正科. 敦煌學輯刊. 2015(04)
[9]從石刻文獻看北朝隴東地區(qū)的民族分布及融合[J]. 黃會奇. 隴東學院學報. 2015(06)
[10]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文化景觀探析[J]. 劉勇. 絲綢之路. 2015(04)
博士論文
[1]敦煌大族與佛教[D]. 孔令梅.蘭州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中的文化景觀認知與保護[D]. 劉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5
[2]山岳風景區(qū)寺廟佛教文化景觀保護與利用研究[D]. 吳蘭珊.湖南農業(yè)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0093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093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