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境下的群落類型及其對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 群落類型 近自然 微生境 分枝特性 光照時空分布 種植設計 出處:《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現(xiàn)代園林綠化中,由于人為因素的干擾,所構建的群落無論是結構特征,還是數量、種類等特征,與自然群落有很大的差異,如層次感不明顯、群落結構不穩(wěn)定等現(xiàn)象。所以構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構建穩(wěn)定的群落結構,維持生態(tài)平衡,是目前園林綠化發(fā)展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本文對白云山、黑石頂和南昆山自然次生林植物群落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群落結構及微生境對群落結構的影響,為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給予一定的啟示。模擬自然,構建典型的穩(wěn)定的人工景觀植物群落,為城市景觀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參考。本文通過對白云山人工干擾下的次生林及黑石頂和南昆山天然次生林進行研究,以不同微地形為主要調查線索,選取不同海拔、坡度、坡位為調查點,以所選區(qū)域內植物群落作為調查對象,通過資料收集、樣方調查、數據處理及分析的方法,總結出光照、微地形和分枝特性是群落構建的重要影響因子,將其應用到園林植物種植設計中,探討得出近自然植物群落構建的種類選擇及結構,同時考慮光照時空分布、樹種分枝特性、苗齡、株行距等影響因素,提煉出幾種典型的植物群落模式,繪制種植設計平面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白云山、黑石頂和南昆山調查樣地內植物特征。調查區(qū)域內,共計維管束植物180種及種下單位,隸屬于97科132屬,其中蕨類植物6科8屬12種及種下單位,裸子植物2科2屬2種,被子植物89科122屬166種及種下單位。2白云山、黑石頂和南昆山典型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其中樣地植被類型主要包括闊葉林、針闊林、灌叢林和草叢,從典型代表群落分析得出其群落結構主要是由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層間植物構成,體現(xiàn)很強的層次感,同時群落的穩(wěn)定性比較強,各層植物重要值相差比較大,顯示群落有明顯的建群種和優(yōu)勢種。3微生境下植物群落調查對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的啟示是將微地形、光照和分枝特性作為近自然群落構建的重要影響因子,模擬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如下:(1)華潤楠+小葉欖仁+楝葉吳茱萸群落以馬占相思+華潤楠+降香+樟樹+小葉欖仁為喬木第一層,以黃槐決明+鴨腳木+海南蒲桃+楝葉吳萸+大花紫薇為亞喬木層,以九里香+黃蟬+狗牙花+杜鵑+絨毛潤楠為灌木層,以草豆蔻+海金沙+腎蕨+黑沙草為草本層,以杜仲藤+菝葜+炮仗花為藤本層間植物。(2)貓尾木+白蘭+山油柑群落以gg果+白蘭+貓尾木+山烏桕+木棉+盆架子為喬木上層,以鐵刀木+火焰木+雞蛋花+山油柑+假蘋婆+雞冠刺桐為亞喬木層,以黃金榕+海桐+灰莉+腳骨脆+野牡丹+黃花夾竹桃為灌木層,以益智+文殊蘭+廣東蛇葡萄+山菅蘭為草本層,以假鷹爪+網脈酸藤子+了哥王為藤本層間植物。(3)人面子+南洋楹+鼎湖釣樟群落以人面子+馬占相思+阿丁楓+秋楓+茸莢紅豆為喬木上層,以柳葉榕+南洋楹+破布葉+鼎湖釣樟+亮葉猴耳環(huán)為喬木第二亞層,以美蕊+紅花夾竹桃+九節(jié)+雙莢決明+香楠為灌木層,以虎舌紅+鐵線蕨+淡竹葉為草本層,以紅葉藤+藤金合歡+錫葉藤為藤本層間植物。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 The species selection and structure of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 in Baiyun Mountain , Heishithead and Nankun Mountain are studied . The shrub layer is composed of arbor layer , shrub layer , herbaceous layer and interlayer .
【學位授予單位】: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U98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高娃;馬秀枝;李長生;張秋良;;校園內不同樹種行道樹及不同類型綠地遮光效應的比較[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2 衣官平;卓麗環(huán);汪成忠;張依;;園林植物群落結構及生態(tài)功能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2009年03期
3 馬旭東;張?zhí)K峻;蘇志堯;區(qū)余端;劉剛;;車八嶺山地常綠闊葉林群落結構特征與微地形條件的關系[J];生態(tài)學報;2010年19期
4 魏開云,羅雁玲,張繼蘭;園林綠地中微地形處理研究[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王晶;朱清科;秦偉;張宏芝;云雷;謝靜;鄺高明;;陜北黃土區(qū)封禁流域坡面微地形植被特征分異[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2年03期
6 陳其兵,任艷軍,高素萍;成都野生世界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景觀營建理念與模式研究[J];中國園林;2002年05期
7 王小德,盧山,方金鳳,孔強;城市園林綠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永川;中國中亞熱帶東部低山丘陵地形梯度上植被的分異及其形成和維持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文力;長白山過伐林區(qū)云冷杉針闊混交林林分結構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2 劉暉宇;寧遠河流域植被特征及三亞市人工植物群落構建[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002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50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