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春曉”名列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qū)的林蔭大堤,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在園林史上,一條有確切年代記述、人工構筑的長堤完整保存千年,這是絕無僅有的。西湖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蘇堤作為人文和自然完美結合的典范,其歷史真實性以及獨特價值和普世價值是彌足珍貴的。本文以杭州西湖蘇堤景區(qū)為研究對象,選取30個景觀樣點,對植物的種類和配置進行具體分析和闡述。本文通過對植物景觀多方面的調查研究,主要方法和研究結論如下:(1)本文對植物種類的組成特點、植物群落結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通過對植物種類和群落結構分析,共記錄主要物種有44科67屬86種。按照生長類型可分為:喬木類30種,灌木類36種,草木類11種,藤本類6種,竹類1種和水生類1種。(2)本文對蘇堤的季相變化進行分析,得出蘇堤的季相變化分明,觀賞特性優(yōu)。春天蘇堤看桃花、夏天看新綠,呈現(xiàn)“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桃柳相間植物景觀,可謂桃紅柳綠;秋天蘇堤上顏色分明,觀葉植物為主要看點,紅、黃色為主,亦伴有桂花的芳香,也不輸春夏的美艷;冬季蘇堤上的植物可以說是玉樹瓊枝,細細品味也是耐人尋味。(3)本文通過文獻查閱和實地考察兩種方法,對蘇堤的歷史資料進行積累與整合。走訪圖書館,并且閱讀了申遺資料、西湖文獻、西湖志傳等重要書籍,為本文儲蓄了很多的資源。由此,本文分析了蘇堤對于西湖的重要性、不同時代的蘇堤、國內外仿造西湖蘇堤的案例等。此外,本人還對北京的頤和園、圓明園進行了實地的考察,對仿造西湖蘇堤的特點進行了調查與總結。(4)本文從植物景觀種類、觀賞特性和植物與造園要素的關系三個角度出發(fā),列舉六橋景觀、主要的建筑景觀、道路、水域等主要景觀區(qū)域,并且進行深入調查并且繪制相關分析配圖,便于更好的闡明蘇堤植物空間意境的營造。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農(nóng)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688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綜述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 研究內容與路線
1.2.1 研究內容
1.2.2 研究路線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查閱
1.3.2 現(xiàn)場調查
1.3.3 數(shù)據(jù)分析
1.3.4 節(jié)點解析
1.4 蘇堤景區(qū)總體概況
1.4.1 地理位置
1.4.2 文化背景
1.4.3 景觀格局
1.5 植物景觀
1.5.1 相關概念
1.5.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5.3 杭州西湖植物景觀研究進展
1.5.4 蘇堤的植物景觀配置立意
1.5.5 植物景觀分布原則
1.5.6 發(fā)展變化
1.6 對國內外園林的影響
1.6.1 西湖對國內園林的影響
1.6.2 蘇堤對國內園林的影響
1.6.3 蘇堤對日本園林的影響
1.7 植物在園林配置中的運用
1.7.1 園林配置中的植物
1.7.2 植物種類的選擇
1.7.3 配置方式
1.7.4 植物的藝術手法
1.7.5 植物空間
1.7.6 景物配置
2 蘇堤的總體景觀與功能
2.1 西湖的形成
2.2 蘇堤的形成
2.2.1 蘇軾復整湖堤
2.2.2 筑堤過程
2.2.3 筑堤原因
2.2.4“蘇堤春曉”的由來
2.2.5 觀賞特征
2.2.6 景觀單位
2.2.7 植物特色
3 蘇堤景觀的歷史演變
3.1 南宋蘇堤
3.2 元代蘇堤
3.3 明代蘇堤
3.4 清代蘇堤
3.5 民國蘇堤
3.6 新中國蘇堤
4 蘇堤景區(qū)植物結構分析
4.1 蘇堤景區(qū)植物現(xiàn)狀
4.2 調查方法與數(shù)據(jù)處理
4.2.1 調查范圍
4.2.2 樣點的確定
4.2.3 調查內容與方法
4.2.4 植物具體數(shù)據(jù)處理
4.3 植物群落結構與分析
4.3.1 植物種類構成分析
4.3.2 植物重要值分析
4.4 小結
5 蘇堤景區(qū)植物季節(jié)變化研究
5.1 調查內容與方法
5.2 季相景觀分析
5.2.1 色彩的聯(lián)想
5.2.2 春季植物景觀
5.2.3 夏季植物景觀
5.2.4 秋季植物景觀
5.2.5 冬季植物景觀
5.3 芳香類植物
5.4 小結
6 蘇堤景區(qū)的植物配置
6.1 蘇堤總體景觀布局分析
6.2 蘇堤植物景觀種植分析
6.3 植物配置總體構成分析
6.3.1 植物景觀配置特色
6.3.2 景觀視線的特點
6.4 主要節(jié)點的植物配置分析
6.4.1 植物與六橋
6.4.2 植物與建筑
6.4.3 植物與水體
6.4.4 植物與園路
6.5 小結
7 結論與討論
7.1 結論
7.2 建議與思考
參考文獻
附錄1 蘇堤主要植物名錄
附錄2 蘇堤主要植物重要值統(tǒng)計表
附錄3 植物觀賞特性列表
附錄4 植物群落調查表
個人簡介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宇;;植物景觀的營造[J];農(nóng)村實用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2 李曉拴;焦有太;;植物景觀應向多層次拓展[J];湖南林業(yè);2006年12期
3 張建偉;;眉山詩書公園植物景觀分析[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8年20期
4 ;中國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植物景觀[J];廣東園林;2008年05期
5 周君麗;廖飛勇;肖莉;王林云;;長沙市立交橋植物景觀研究[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9年02期
6 李欣;周蘊薇;;廣州公園植物景觀構成初探[J];北京園林;2009年01期
7 ;首屆彩色植物景觀論壇暨江蘇省首屆“楓彩·繽紛”杯彩色植物景觀[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2010年11期
8 徐丹;楊仁斌;;長沙環(huán)保職院植物景觀及其改進策略[J];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2期
9 王斌;馮毅敏;;夏之植物景觀[J];廣東園林;2011年03期
10 孟瑾;陳良;王月;劉志波;;天津城市廣場植物景觀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3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俊玲;太陽島風景區(qū)植物景觀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9年
2 李軍;城市植物景觀恢復技術與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丹萍;杭州西湖植物景觀歷史變遷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1年
2 萬禹;城市綜合性公園主游路植物景觀審美評價[D];西南大學;2015年
3 鐘歡;成都市中心城區(qū)高架道路行道植物景觀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4 劉怡雨螢;楊凌樹木園植物景觀分析[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張英;陜北地區(qū)濱河綠地植物景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
1479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7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