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產業(yè)的文化身份認同與挑戰(zhàn)
本文關鍵詞:動漫產業(yè)的文化身份認同與挑戰(zhàn)
【摘要】:動漫產業(yè)的文化身份危機源自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身份問題。動漫產業(yè)以其獨有的藝術功能和審美意趣,對民族國家文化身份的認同和建構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動漫產業(yè)在"現代化"的愿景下不可避免地遭遇西方文化帝國主義的制約。動漫產業(yè)強勢國家在動漫傳播過程中不斷輸出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觀念,對他國文化身份進行潛在的威脅和壓制。以《最游記》、《中華小當家》、《功夫熊貓》等為例,可以發(fā)現動漫文化帝國主義對他國文化身份的改寫、轉換以及不對等的敘述等諸多問題。
【作者單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新媒體文化與產業(yè)研究中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關鍵詞】: 動漫產業(yè) 文化身份 文化帝國主義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化策略、亞意識形態(tài)與我國動漫產業(yè)發(fā)展》(項目編號:07BXW024)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124
【正文快照】: 在談論動漫產業(yè)的文化身份認同和挑戰(zhàn)之時,一個潛在的含義是:全球化背景下,來自于“他者”的立場,使得這一問題變得實在且迫在眉睫。文化身份問題的出現,是因為“無論侵略、殖民還是其他派生的交往形式,只要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存在著沖突和不對稱,文化身份的問題就會出現”①,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徐渭;;哈哈鏡中的重重魅影——對部分日本動漫的一種文化考察[J];書屋;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娟;李月敏;;日本動漫文化輸出戰(zhàn)略[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吳加才;;大眾文化的兩副面孔與高校美育[J];藝術百家;2006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胡疆鋒;亞文化的風格:抵抗與收編[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立旭;重估大眾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D];復旦大學;2007年
3 董天策;消費時代的中國傳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4 劉進;文學與“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學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劉丹凌;蘇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徐德林;英國文化研究的形成與發(fā)展[D];北京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強;張資平情愛小說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馨凌;跨文化語境下的女性寫作[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喜娟;從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較教育研究范式的轉變[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徐揚;論視覺素養(yǎng)與高師美術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吳鴻;迪克·赫布迪奇及其通俗文化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林玉嫻;日本動漫的全球擴散與日本文化輸出戰(zhàn)略[D];暨南大學;2007年
7 余艷;“走向文化詩學”與“走向文本社會學”之辨[D];南昌大學;2007年
8 王媈;深生態(tài)設計視野下景觀安全構建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9 陳艷;從文學慣例探究文學性[D];西北大學;2008年
10 梁錦才;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義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璐;;從“小破孩”看河南省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路徑[J];新聞愛好者;2011年14期
2 錢華欣;;我國動漫產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基于校企合作的視角[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王巍;;中國動漫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在于精英人才的培養(yǎng)[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年08期
4 鄧航蕾;;論中國原創(chuàng)動漫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創(chuàng)造性借鑒[J];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5 王錚;;殷商文化與河南省動漫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姬U,
本文編號:5974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59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