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及其產品與人們尤其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關系
本文選題:動漫產品 切入點:教育 出處:《才智》2015年15期
【摘要】: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論是圖書,還是網絡、影視作品,動漫作品已經滲透到學校和家庭中,動漫市場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趨勢。但是動漫作品如何與教育相結合,仍是一個需要大家關注的問題。動漫最重要的功能是其教育功能,其次才是休閑、娛樂等方面的功能。目前,像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已有170所大學開設了動漫學歷教育專業(yè),這說明對動漫人才的培養(yǎng)已經引起了社會重視。現(xiàn)在,有專家提出動漫教育應該在兩個領域里發(fā)展,一個是思想文化教育領域,一個是技術應用領域。技術應用可以通過培養(yǎng)人才來實現(xiàn),思想文化教育卻是任重而道遠。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要經歷一個變化的過程。
[Abstract]:Now, in our life, whether it is books, or the Internet,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imation works have penetrated into schools and families, animation market has shown a booming trend. But how animation works with educ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animation is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followed by its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unctions. At present, such as Tsinghua University,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Film Academy, There are already 170 universities in China, such as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hat have set up a major in animation education, which shows that the training of animation talent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ociety. Now, some experts have suggested that anima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wo fields. One is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the other is the field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 which can be realized by cultivating talents, but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has a long way to go.
【作者單位】: 遼寧科技大學;
【分類號】:G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世杰;略論正確對待中國古代和諧思想[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馬雅麗;;傳統(tǒng)文化、京劇文化與大學生教育[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長北;;傳統(tǒng)文化與民族振興[J];裝飾;2006年09期
4 耿偉偉;;從傳統(tǒng)文化看中西女性文學之差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5 楊亞萍;郭茂來;王以華;金海明;;現(xiàn)代設計中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年02期
6 裴林;;音樂風格與技術的民族化與國際化初探[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8年17期
7 崔愛華;;增強網絡意識 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淺談網絡語言的利與弊[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8 王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審美譯介探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陳瑞濤;;從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來看美術教育的發(fā)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年07期
10 王冬;李軍松;;“和“”創(chuàng)”范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賈志海;程建波;張微;;羊與文化[A];第四屆中國羊業(yè)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7年
2 沈潘艷;;從傳統(tǒng)節(jié)日看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馬海軍;;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A];2013年10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4 段金娟;左鐵峰;;全球經濟背景下的中國本土化設計[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佐;;繼往 開來[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周大偉;;皇帝的新衣:來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詭[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7 李平;;毛澤東與中國20世紀的政治文明[A];陜西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周麗玲;;生命之源:對苗族民間文學的一種閱讀[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佐藤隆;中日大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曾毅;新世紀以來春晚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3 張明星;快餐行業(yè)工裝的設計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4年
4 梁冬平;夾縫中的夜市[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5 項軍;由《魂兮歸來》看袁運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D];安徽大學;2013年
6 駱王琴;女裝花飾造型的設計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4年
7 周景健;戲出年畫圖式重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晶華;民國社會的異度空間[D];吉林大學;2006年
9 袁森;甲午戰(zhàn)爭后英國在華外交政策的轉變(1895-1905)[D];蘇州大學;2011年
10 言晴;女子肖像畫古典技法的系列探索[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797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167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