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色彩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色彩應用研究
【摘要】:動畫要想呈現(xiàn)出非同凡響的視覺效果,那么色彩的成功運用與否,就是動畫影片成敗的關鍵之所在。色彩對影片的主題烘托、場面表現(xiàn)、情節(jié)的渲染都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它同動畫的題材、角色、場景、鏡頭畫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色彩對動畫作品達到了最直觀的視覺效果。想要搞懂色彩是如何在動畫之中表現(xiàn),就必先對色彩的基本知識有所認知。中國動畫還在發(fā)展中,雖然有一些影片獲得了觀眾的好評,但藝術水準始終超越不了60年代和80年代的動畫作品。究其原因,除了劇本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手法、畫面的精細度、人物造型的設計、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等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外,還有就是色彩應用的欠缺。文章中主要以色彩如何在動畫電影中應用為切入點進行剖析。眾所周知,動畫色彩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與其他藝術門類色彩表現(xiàn)形式并不相同。動畫是“動”的藝術形態(tài),包含人物的運動、場景的運動、鏡頭的運動、蒙太奇的運用等等,與電影非常相似,但又非電影。而“畫”又與畫面有關,畫面需要色彩設定,畫面是觀眾了解影片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都決定了動畫的審美價值。那么我們可以說,運動性和時間性就成為了動畫色彩的必備屬性。論文先從色彩的基本概述展開,然后以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為例深入分析色彩在動畫中的具體應用及重要性,最后通過對《千與千尋》的詳細分析得出結論。我們最終想要得到的論述結果是通過對宮崎駿動畫電影色彩如何成功運用的分析,將之用于我國動畫制作的方方面面,以提升國產(chǎn)動畫的制作水準和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色彩 動畫色彩 彩色分鏡稿 運動性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954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8
- 第一章 動畫色彩研究相關理論概述8-17
- 1.1 色彩應用概述8-13
- 1.1.1 動畫色彩的屬性8-9
- 1.1.2 動畫色彩的對比與調(diào)和9-12
- 1.1.3 動畫色彩的聯(lián)想與象征12-13
- 1.2 動畫色彩的特征13-15
- 1.2.1 動畫色彩的主觀創(chuàng)作性14
- 1.2.2 動畫色彩的運動和時間性14-15
- 1.3 動畫色彩的構成15-17
- 第二章 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的色彩分析17-37
- 2.1 彩色分鏡稿的應用18-20
- 2.1.1 故事版分鏡稿19
- 2.1.2 具有草稿性質(zhì)的彩色分鏡稿(手稿)19-20
- 2.2 色彩的選擇搭配對人物個性的塑造20-23
- 2.3 色彩變化(匹配)對故事場景的渲染作用23-28
- 2.3.1 動畫色彩的補色對比24-25
- 2.3.2 動畫色彩的明暗對比25
- 2.3.3 動畫色彩冷暖對比25-27
- 2.3.4 動畫色彩的純度對比27-28
- 2.4 色彩應用對動畫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28-33
- 2.4.1 色彩變化的運動性28-29
- 2.4.2 色彩變化的時間性29-32
- 2.4.3 色彩表現(xiàn)蒙太奇32-33
- 2.5 色彩應用對受眾觀感的影響作用33-35
- 2.6 色彩應用對作者情感的表達作用35
- 2.7 色彩應用對動畫作品的提升作用35-37
- 第三章 動畫色彩應用對我國動畫設計的啟示37-41
- 3.1 我國動畫作品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37
- 3.2 善于挖掘民族色彩為本土動畫服務37-38
- 3.3 根據(jù)作品整體風格與表現(xiàn)形式加強色彩應用38-39
- 3.4 加強動畫作品中色彩應用的對策39-40
- 3.5 賦予色彩選擇更多的象征意義,提升動畫作品的內(nèi)涵40-41
- 結束語41-42
- 參考文獻42-44
- 致謝#@@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曦;;“新混血兒”現(xiàn)象:中美動畫電影文化對話之路[J];藝術評論;2010年08期
2 唐忠會;;拓展·重構·守望——數(shù)字語境下動畫電影的“真實性”思考[J];藝術百家;2010年S1期
3 趙家英;;淺析音樂在動畫電影中的重要性[J];大舞臺;2010年11期
4 劉婷;;對中國動畫電影的反思與展望[J];才智;2010年33期
5 王國麗;;香港動畫電影述評[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董雪靜;;認同與異化:美國動畫電影對青少年的文化影響[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7 李春陽;李永生;;美學觀照下的中國動畫電影[J];電影文學;2010年20期
8 唐忠會;;中國動畫電影的“危”與“機”[J];電影文學;2010年01期
9 閔薇;;淺談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語言藝術[J];電影文學;2010年02期
10 侯朝宇;;動畫電影與兒童的道德教育[J];電影文學;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王麗莎;;巧安排、興波瀾——動畫電影中的懸念設計與運用[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2 劉躍軍;;立體動畫電影發(fā)展空間研究[A];2009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0年
3 周來;;動畫電影《魁拔之十萬火急》的中國元素[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4 江娟;;從傳統(tǒng)“美猴王”到Q版“孫小猴”——從文化產(chǎn)品的商業(yè)屬性看國產(chǎn)動畫電影中“美猴王”傳統(tǒng)形象的變遷[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9)——1949-2009:共和國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國論文集[C];2009年
5 公冶祥洪;王鵬;;關于加快山東省動漫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對策研究[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巍;關于動畫電影的兩個思考[N];中國文化報;2008年
2 牛興偵;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突現(xiàn)井噴[N];中國文化報;2011年
3 商報記者 盧揚;國產(chǎn)動畫電影搶灘寒假檔期[N];北京商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竇新穎;“三低模式”打造國產(chǎn)動畫電影[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劉陽;國產(chǎn)動畫電影是潛力股[N];人民日報;2013年
6 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張斌寧;價值觀應滲入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N];光明日報;2014年
7 同濟大學 聶欣如;動畫電影悄然走來[N];社會科學報;2004年
8 王磊;國產(chǎn)動畫電影坐失市場?[N];文匯報;2005年
9 本報實習記者 薛丹;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動畫電影?[N];中國電影報;2006年
10 記者 吳幼祥;小制作動畫電影欲闖大市場[N];杭州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周晨;文化生態(tài)的衍變與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2 吳限;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年
3 孫振濤;3D動畫電影研究:本體理論與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肖路;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傳統(tǒng)美學風格及其文化探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亞玲;日本動畫電影的傳播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王毅萍;論音樂合成技法在當代動畫電影中的運用[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1年
3 馬曉騰;基于流行音樂元素的動畫電影娛樂性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年
4 逯一勝;中國動畫電影創(chuàng)意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5 馬祥;新世紀以來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發(fā)展與對策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2年
6 張婧;跨文化視角:美國動畫電影在中國的傳播[D];重慶工商大學;2012年
7 余惠婷;臺灣動畫電影題材創(chuàng)新策略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少林;中國動畫電影民族風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9 榮韜;九十年代以來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文化觀念演變[D];安徽工程大學;2012年
10 趙青;論動畫電影的生態(tài)敘事策略[D];浙江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501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95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