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與順勢:新媒體時代的“明星紀錄片”芻議
本文關鍵詞:借力與順勢:新媒體時代的“明星紀錄片”芻議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受眾需求的變化,紀錄片也應當及時調整自身的發(fā)展策略去面對新的形勢!犊蛷暮翁巵怼返诙緦"明星效應"與新媒體的特點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而"明星紀錄片"在歷史上也曾有過很多成功的案例。借助"明星紀錄片"吸引新媒體時代受眾的關注,進而開拓紀錄片的發(fā)展空間,這對中國紀錄片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關鍵詞】: 紀錄片 新媒體 明星
【基金】: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博士項目“媒體融合背景下中外紀錄片發(fā)展比較研究”(2014BS127)
【分類號】:J952
【正文快照】: 一直以來,紀錄片在中國形成了固化的“媒介形象”:有文化品質、有思想內涵,但是接受門檻高,主要覆蓋男性、高收入、高知識群體,很難在普通大眾中引起廣泛關注,是收視競爭中的弱勢代表。事實上,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刻板印象”。經(jīng)過百余年的發(fā)展,紀錄片已經(jīng)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絲雨;;新媒體時代影視合流的前景展望[J];電影評介;2013年14期
2 阮青;;新媒體時代與“微電影”來襲——以《老男孩》為例[J];電影評介;2013年17期
3 趙麗瑾;;洋溢學術激情 碰撞學術思想——大學生電影節(jié)“新媒體時代的藝術文化現(xiàn)狀研究”論壇綜述[J];藝術教育;2013年06期
4 郄醒加;;新媒體時代的電影營銷——以電影《青春派》為例[J];中國電影市場;2013年10期
5 杜鵑;;論新媒體時代藝術高校動漫專業(yè)教育的重心轉移[J];才智;2014年11期
6 樊娟;;新媒體時代電影的市場營銷策略——以電影《致我們最終逝去的青春》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3年13期
7 楊潔;;淺析新媒體時代下微電影的營銷[J];新聞傳播;2013年12期
8 王琰;;論新媒體時代微電影的發(fā)展前景[J];視聽縱橫;2013年06期
9 任杰;;論新媒體時代下影視角色身份的轉變與分流[J];藝術科技;2013年02期
10 祝明杰;張航瑞;;新媒體時代電影微批評的失序與突圍[J];電影新作;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本報記者 林莉麗;聚焦新媒體時代電影的生存方式和表現(xiàn)形態(tài)[N];中國電影報;2014年
2 暨南大學中文系講師 魯承臨;碎片化時代戲劇何為[N];浙江日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許亞群;微電影:新媒體的文化產(chǎn)業(yè)新符號[N];中國文化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楊虹;新媒體時代紀錄片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2 楊e,
本文編號:8211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82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