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學視角下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5 05:19
本文關鍵詞:文化地理學視角下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文化地理學 西南少數(shù)民族 紀錄片 文化傳播
【摘要】: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是中國紀錄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所處的中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種類眾多,地理環(huán)境特殊多變,地域文化歷史悠久。在人與自然相處的幾千年中,形成了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和地理景觀。這些傳統(tǒng)文化和地理景觀被攝像機的鏡頭記錄下來,通過紀錄片進行傳播。在文化地理學的視角下,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里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文化相互交融,體現(xiàn)了以下文化地理學特征:地理環(huán)境復雜多變,民族文化內涵豐富,與外來文化相互交融,宗教文化影響深刻。這些文化地理學特征折射出了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在主題內涵、敘事風格、審美特征、創(chuàng)作價值和同期音樂等方面的藝術特性。紀錄片屬于影視藝術,通過對文學作品和影視藝術的時空觀念進行分析,能夠引起人們對西南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空間傳播和時代傳承的重視。如今,西南少數(shù)民紀錄片在跨文化傳播上,產生了文化折扣;在紀錄片的制播上對本土文化挖掘不夠深入,拍攝資源存在一定的浪費;在新媒體的利用上,缺乏策略和方法。因此,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應該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條件,發(fā)揮自身文化地理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新制播模式,整合資源,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等新媒體平臺,形成品牌優(yōu)勢,在文化傳播的領域,成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主力軍。
【關鍵詞】:文化地理學 西南少數(shù)民族 紀錄片 文化傳播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9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6
- 1.1 選題的背景以及意義9-11
- 1.1.1 選題背景9-10
- 1.1.2 選題意義10-11
- 1.2 研究綜述11-14
- 1.2.1 文化地理學的研究綜述11-13
- 1.2.2 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研究綜述13
- 1.2.3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的研究綜述13-14
- 1.3 選題的研究方案14-16
- 1.3.1 研究目標、選題難度14-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研究對象16-20
- 2.1 文化地理學的界定16-17
- 2.2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的界定17-20
- 2.2.1 什么是西南少數(shù)民紀錄片17-18
- 2.2.2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的樣本選取依據18-19
- 2.2.3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有代表性的的樣本19-20
- 第三章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的文化地理學特征20-25
- 3.1 地理環(huán)境復雜多變20-21
- 3.2 民族文化內涵豐富21-22
- 3.3 與外來文化相互交融22-23
- 3.4 宗教文化影響深刻23-25
- 第四章 文化地理學視角下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的藝術特性25-38
- 4.1 主題內涵25-27
- 4.1.1 微觀視角下的紀錄片25-26
- 4.1.2 宏觀視角下的紀錄片26-27
- 4.2 敘事風格27-30
- 4.2.1 有地域特色的主體選定27-28
- 4.2.2 有地域特征的敘事視角28-30
- 4.3 審美特征30-34
- 4.3.1 追求原始、質樸的文化地理風格30-32
- 4.3.2 追求神秘的文化地理學氛圍32-34
- 4.4 獨特的創(chuàng)作價值34-36
- 4.4.1 挑選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創(chuàng)作價值加以放大34-35
- 4.4.2 挑選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作價值加以放大35-36
- 4.5 具有地域特色的同期音樂36-38
- 第五章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的文化地理時空分析38-45
- 5.1 時空的概念38
- 5.2 文學藝術和影像作品中的時空觀念38-41
- 5.2.1 文學藝術里的時空觀念38-40
- 5.2.2 影像作品里的時空觀念40-41
- 5.3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中地域空間的文化融合與傳播41-45
- 5.3.1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中的“他者”與“自我”41-43
- 5.3.2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中的地域文化傳播43-45
- 第六章 西南少數(shù)民族紀錄片的地域局限和文化傳播策略45-53
- 6.1 地域局限45-47
- 6.1.1 文化折扣45-46
- 6.1.2 新媒體利用率低46-47
- 6.1.3 對本土文化欠缺深入挖掘47
- 6.2 文化傳播策略47-53
- 6.2.1 跨越文化折扣47-48
- 6.2.2 重視新媒體時代的媒介融合傳播策略48-49
- 6.2.3 注重深挖本土民族文化內涵49-50
- 6.2.4 整合資源,加強合作開發(fā)50-51
- 6.2.5 用紀錄片進行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形象塑造51-53
- 結語53-54
- 參考文獻54-57
- 致謝57-5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5條
1 郭艷梅;陳家平;;淺析中國紀錄片發(fā)展過程中的視角變化[J];當代電視;2009年10期
2 劉蘭;論紀錄片的時空觀念[J];電影藝術;2004年01期
3 蘇也菲;;獨立紀錄片中的少數(shù)民族影像——以顧桃《犴達罕》為文本分析[J];大眾文藝;2014年03期
4 李樹峰;;文學的時空及其超越——以《紅樓夢》為例證[J];紅樓夢學刊;1993年03期
5 柯錦煌;;跨文化紀錄片的視角差異[J];青年記者;2010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周韌;論蒙太奇對紀實類攝影表達方式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韋儒;紀錄片《美麗中國》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審美特征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96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79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