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影“想象力消費”的意義、功能及其實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1-06-11 21:48
想象力消費既是藝術想象、藝術消費,也是經(jīng)濟消費和意識形態(tài)的再生產(chǎn)。想象力消費的實現(xiàn)分為三個層次,分別實現(xiàn)三種主要功能:其一,滿足現(xiàn)代消費者(受眾)對奇觀夢幻、視聽震撼的外在審美消費需求,是一種與藝術鑒賞、欣賞等心理活動有關的美學呈現(xiàn)。其二,想象力消費是一種消費經(jīng)濟,想象力消費的影視作品,具有強大的經(jīng)濟效益。其三,在以青少年為受眾主體的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介時代,"想象力"成為他們進行階層區(qū)劃、身份彰顯的象征性"符號"或代碼。"想象力消費"在滿足青少年社群階層認同或"重新部落化"的同時也發(fā)揮著意識形態(tài)再生產(chǎn)、青年亞文化生產(chǎn)與表達的功能。
【文章來源】: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20,42(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想象力與想象力消費
二、想象力消費的藝術審美功能與想象力新美學
三、文化消費:想象力消費的文化經(jīng)濟功能及其實現(xiàn)
四、“重新部落化”與意識形態(tài)再生產(chǎn):想象力消費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及其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影游融合的想象力新美學與想象力消費[J]. 陳旭光,李雨諫.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1)
[2]論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電影的“想象力消費”[J]. 陳旭光. 當代電影. 2020(01)
[3]微媒介與新消費主義:一種身體的想象[J]. 潘天波.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9(07)
[4]影游融合:中國電影工業(yè)美學的新維度[J]. 范志忠,張李銳. 藝術評論. 2019(07)
[5]類型拓展、“工業(yè)美學”分層與“想象力消費”的廣闊空間——論《流浪地球》的“電影工業(yè)美學”兼與《瘋狂外星人》比較[J]. 陳旭光. 民族藝術研究. 2019(03)
[6]青年亞文化主體的“象征性權力”表達——論新世紀中國喜劇電影的美學嬗變與文化意義[J]. 陳旭光. 電影藝術. 2017(02)
[7]想象力的挑戰(zhàn)與中國奇幻類電影的探索[J]. 陳旭光,陸川,張頤武,尹鴻. 創(chuàng)作與評論. 2016(04)
[8]關于中國電影想象力缺失問題的思考[J]. 陳旭光,吳言動. 當代電影. 2012(11)
[9]消費意識形態(tài):符碼操控中的真實之死——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解讀[J]. 張一兵. 江漢論壇. 2008(09)
博士論文
[1]中國居民消費傾向問題研究[D]. 胡雅梅.中共中央黨校 2013
本文編號:3225342
【文章來源】: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20,42(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想象力與想象力消費
二、想象力消費的藝術審美功能與想象力新美學
三、文化消費:想象力消費的文化經(jīng)濟功能及其實現(xiàn)
四、“重新部落化”與意識形態(tài)再生產(chǎn):想象力消費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及其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影游融合的想象力新美學與想象力消費[J]. 陳旭光,李雨諫.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1)
[2]論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電影的“想象力消費”[J]. 陳旭光. 當代電影. 2020(01)
[3]微媒介與新消費主義:一種身體的想象[J]. 潘天波.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9(07)
[4]影游融合:中國電影工業(yè)美學的新維度[J]. 范志忠,張李銳. 藝術評論. 2019(07)
[5]類型拓展、“工業(yè)美學”分層與“想象力消費”的廣闊空間——論《流浪地球》的“電影工業(yè)美學”兼與《瘋狂外星人》比較[J]. 陳旭光. 民族藝術研究. 2019(03)
[6]青年亞文化主體的“象征性權力”表達——論新世紀中國喜劇電影的美學嬗變與文化意義[J]. 陳旭光. 電影藝術. 2017(02)
[7]想象力的挑戰(zhàn)與中國奇幻類電影的探索[J]. 陳旭光,陸川,張頤武,尹鴻. 創(chuàng)作與評論. 2016(04)
[8]關于中國電影想象力缺失問題的思考[J]. 陳旭光,吳言動. 當代電影. 2012(11)
[9]消費意識形態(tài):符碼操控中的真實之死——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解讀[J]. 張一兵. 江漢論壇. 2008(09)
博士論文
[1]中國居民消費傾向問題研究[D]. 胡雅梅.中共中央黨校 2013
本文編號:32253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22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