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影視論文 >

紀錄片《新絲綢之路》中日版本敘述差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1-18 19:45
【摘要】:絲綢之路是一條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商貿(mào)之路,也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文化之路。以絲綢之路為題材的紀錄片,不僅是追溯、記載、傳播絲路文明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是不同文化中的拍攝者對絲綢之路的不同理解與認知的重要體現(xiàn)。這些理解與認知的差異,對于我們豐富和深化絲綢之路的研究、加強絲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中日版本的《新絲綢之路》為研究對象,從敘述文本、敘述主體創(chuàng)作方式、敘述接受者的閱讀三個角度呈現(xiàn)并探討其中的敘述差異以及文化差異。從結(jié)構(gòu)上看,本文分為六章來論述(第六章為結(jié)語)NHK和CCTV《新絲綢之路》紀錄片敘述差異。第一章為引言,以絲綢之路文本分析和相關敘述學理論分析NHK和CCTV《新絲綢之路》紀錄片包括選題依據(jù),選題對象,文獻綜述。第二章為敘述學與紀錄片,包括紀錄片和文化關系、敘述學概念界定以及敘述學下的紀錄片分析。第三章分析CCTV和NHK《新絲綢之路》敘述文本的差異,通過敘述文本人物設置和時空表達分析發(fā)現(xiàn)CCTV和NHK版本在人物設置上分別關注個體引發(fā)絲路群體的想象與現(xiàn)實的個體充當記錄者記錄現(xiàn)代絲路生活;在時空表達上,CCTV和NHK分別關注過去與現(xiàn)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歷史與宗教等諸多差異。第四章分析CCTV和NHK《新絲綢之路》敘述主體的創(chuàng)作方式差異,通過對CCTV和NHK《新絲綢之路》中敘述主體的主要創(chuàng)作手法差異包括使用解說、人稱視角和情景再現(xiàn)的三個方面的差異,體現(xiàn)CCTV和NHK創(chuàng)作手法的不同轉(zhuǎn)向,CCTV創(chuàng)作者傾向使用解說詞和全知全能的視角以及大量情景再現(xiàn)事實的創(chuàng)作手法體現(xiàn)絲路與歷史的關系,敘述內(nèi)容包括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種以過去絲路和中原文化為中心,現(xiàn)代絲路與別的文化體系為邊緣,包括忽略宗教的敘述;日方創(chuàng)作者傾向于絲路與自然的關系,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我的和諧,以現(xiàn)代絲路為中心,別的文化體系為邊緣,包括忽略中原文化的敘述,同時也體現(xiàn)出中日《新絲綢之路》紀錄片不同的傳播倫理。第五章分析CCTV和NHK版本《新絲綢之路》敘述接受者的閱讀差異,從敘述接受者的接受差異來看,敘述接受者對敘述文本中參與敘述的人物進行人物特性分析和指示鏡頭的符號解碼,發(fā)現(xiàn)《新絲綢之路》(CCTV)的可讀性較高和《新絲綢之路》(NHK)的易讀性較高。研究發(fā)現(xiàn)CCTV版本呈現(xiàn)宏大敘述,敘述的重點是絲路人文歷史,絲綢之路以非物質(zhì)形態(tài)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是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有著濃厚的文以化人的禮樂作用,積極引導具有深刻思想的內(nèi)容,也是一個民族對自己悠久文化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崇圣感起支配作用,其訴求也更符合中國的審美需求;而NHK版本敘述角度從微觀出發(fā),較多表現(xiàn)現(xiàn)代絲路民間生活:民間娛樂活動、宗教節(jié)日習俗、政治和經(jīng)濟的投射等,內(nèi)容呈現(xiàn)多元化和開放性,滿足大眾的衣食住行原始需求、社會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態(tài)文化,其訴求更符合西方的審美需求。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9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雅欣;徐琳;;《新絲綢之路》再出發(fā)[J];中國電視;2006年06期

2 王培;;只能遙望的《新絲綢之路》[J];中國電視;2006年06期

3 Chris;;新絲綢之路[J];設計;2010年08期

4 韋大軍;;從對歲月的審度中汲取精華——《新絲綢之路》導演手記[J];電視研究;2006年06期

5 王超;;宗教文化的和諧與新絲綢之路的繁榮[J];中國宗教;2008年04期

6 張冀兵;;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J];環(huán)球人物;2014年04期

7 張哲瑋;;淺析新絲綢之路大眾傳播文化建設[J];絲綢之路;2014年06期

8 何茂春;張冀兵;;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國家戰(zhàn)略分析——中國的歷史機遇、潛在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23期

9 余輝;;尋找時空的跨越——《新絲綢之路》中懸念的運用[J];聲屏世界;2006年08期

10 楊雷;;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的實施目標及其國際影響[J];新疆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新疆首條高鐵完成鋪軌預計2014年年底開通運營[A];2014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fā)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4年

2 ;新疆首條高鐵完成鋪軌預計2014年年底開通運營[A];成都市“兩快兩射”快速路系統(tǒng)工程論文專輯[C];2014年

3 ;《新絲綢之路地圖集》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A];地圖學與GIS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4 董小玉;;紀錄片“真實”性的再解讀[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5 趙劍;;試論紀錄片的關系真實[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6 譚俐莎;;底層紀錄與時代見證(摘要)——中國獨立紀錄片掠影[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7 邢虹文;;紀錄片編導人才素質(zhì)與培養(yǎng)方式的創(chuàng)新(摘要)——以紀錄片的制作過程為視角[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8 孫紅云;;中國第一人稱紀錄片的發(fā)展及其特征[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石屹;;白玉蘭國際紀錄片評獎活動的發(fā)展格局與趨勢[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郭講用;;從《體育人間》看中國電視體育紀錄片[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苓 劉紀生;新絲綢之路將托起西部騰飛的翅膀[N];中國冶金報;2004年

2 特派記者 師琰;通往希臘的“新絲綢之路”[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2年

3 本報記者 程友;譜寫渝新歐“新絲綢之路”輝煌[N];國際商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李國 本報實習生 李娜;一路向西:“新絲綢之路”帶來開放新格局[N];工人日報;2013年

5 ;“新絲綢之路”——打造中國經(jīng)濟升級版的重要一極[N];證券日報;2013年

6 呂彥博;“新絲綢之路”前景可期[N];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7 記者 朱磊 劉峰;攜手共鋪“新絲綢之路”[N];人民日報;2013年

8 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倪國良;把蘭州新區(qū)打造成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黃金段的重要支點[N];蘭州日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定軍;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規(guī)劃有望落地[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3年

10 肖華堂;“新絲綢之路”上的鋼鐵新作為[N];中國冶金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陸敏;紀錄片藝術傳播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2 劉伽茵;敘事鏈思維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D];北京電影學院;2017年

3 趙曦;紀錄片邊界問題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4 余權;宣傳性紀錄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黃瑛;“狂喜的真實”:沃納·赫爾佐格的紀錄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盤旋;人類學視閾下的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虹;紀錄片《新絲綢之路》中日版本敘述差異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年

2 康晨;文章《“中國的西進戰(zhàn)略”和“新絲綢之路”》翻譯報告[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5年

3 劉沛;論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對我國與中亞五國經(jīng)濟合作的前景展望[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5年

4 法伊克(Faig Aghabalayev);阿塞拜疆與中國“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倡議倡議:地緣經(jīng)濟政治意義與阿中關系[D];南京大學;2016年

5 谷芳然;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反恐法律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年

6 楊圣勤;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背景下的中哈產(chǎn)業(yè)競爭性和互補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年

7 楊偉玲;《新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第一章第三節(jié)“當代中亞”)翻譯報告[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6年

8 倪秀利;《新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第五章第一節(jié)翻譯報告[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6年

9 王丹丹;《新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第二章翻譯報告[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6年

10 譚暢;“一帶一路”專題文章翻譯報告[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24110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4110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a14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