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中國——《鳥瞰中國》的審美意義與價值內(nèi)涵
[Abstract]:On December 27, 2015, produced by the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the five continents Communication Center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New Zealand Natural History, Singapore Beachfront Villas Pictures, German NDR co-produced the English documentary "A bird's eye view of China" won the Fifth year of Light and Shadow-China documentary Academy Award for Bes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ward. Damei River Mountain, colorful Humanities, documentary "bird 's-eye view of China" with its unique perspective to express China's magnificent, diverse humanistic geography. The angle of bird 's-eye view is omniscient and omnipotent. It is extraordinary to be able to lead the whole work with such creativity. In the next fiv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80, 000 miles of maneuvers,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
【分類號】:J95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莊明;中國紀錄片發(fā)展現(xiàn)狀探究[J];新聞愛好者;2005年10期
2 木子;中國紀錄片網(wǎng)舉行開通儀式[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年01期
3 李安;中國紀錄片的市場現(xiàn)狀和發(fā)展策略[J];現(xiàn)代傳播;2005年01期
4 朱梵;;強行起飛,空中加油——解讀中國紀錄片的市場難題[J];南風窗;2006年01期
5 張同道;;藝術(shù)表達與文化工業(yè):中國紀錄片的熱和冷[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6 張同道;;中國紀錄片的2009[J];電視研究;2010年01期
7 王金濤;;中國紀錄片的市場價值和營銷環(huán)境分析[J];電視研究;2010年02期
8 ;媒體掃描[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年05期
9 牛光夏;谷瑞麗;;2010年中國紀錄片發(fā)展盤點[J];現(xiàn)代視聽;2011年02期
10 彭春雪;;新的傳播環(huán)境與中國紀錄片的品牌建設(shè)[J];新聞愛好者;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趙艷明;;中國紀錄片的網(wǎng)絡化生存:現(xiàn)狀與思考[A];中國傳媒大學第六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李亦中;;中國紀錄片跨世紀三大演變[A];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1年
3 朱軍;;讓紀錄道說——當代中國新紀錄運動的語言本體論觀照[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shù)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4 賴黎捷;;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紀錄片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前瞻(摘要)[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逸玲 張崢;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距離[N];四川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春來;候鳥南飛廣州 尋找中國紀錄片方位[N];民營經(jīng)濟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蒲荔子;讓外國人看懂中國紀錄片[N];南方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趙斌;國際知名傳媒爭搶中國紀錄片[N];成都日報;2008年
5 吳丹;欄目化,中國紀錄片探索新模式[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9年
6 記者 楊亮 孫曉玲 侯東濤;不對西方人口味,中國紀錄片戛納遇冷[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7 深圳報業(yè)集團駐廣州記者 張瑩;中國紀錄片“錢景”在哪?[N];深圳商報;2009年
8 霆鈞;《2009年中國紀錄片發(fā)展研究報告》發(fā)布[N];中國電影報;2010年
9 吳曉東;中國紀錄片 離“消費”有多遠[N];工人日報;2010年
10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吳敏 實習生 唐蓓;中國紀錄片的春天在哪里?[N];南方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宋素麗;敘事心理學視野中的中國紀錄片研究(1978-2008)[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2 唐晨光;影像中的20世紀中國——中國紀錄片的發(fā)展與社會變遷[D];南開大學;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婧;論網(wǎng)絡視頻對中國紀錄片發(fā)展的影響[D];遼寧大學;2012年
2 張金龍;多元化:90年代中國紀錄片圖示[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夏鵬;對當代中國紀錄片在市場化熱潮中發(fā)展的冷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姜寶娜;中國紀錄片產(chǎn)業(yè)化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5 陳欣;媒介地理學視域中的中國紀錄片[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陸瑤;中國紀錄片的人文精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花玲;傳播學視野下中國紀錄片的品牌建設(shè)[D];鄭州大學;2013年
8 尤佳妮;基于受眾視角探討中國紀錄片在亞洲的傳播效果[D];浙江大學;2015年
9 毛閱;中國紀錄片產(chǎn)業(yè)鏈現(xiàn)狀分析與策略建構(gòu)[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柳園;中國紀錄片市場化的困境與出路[D];廣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196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9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