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社會活動對歷史劇的補償功能——以日本“大河劇”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7-05 16:47
本文選題:大河劇 + 辨析能力 ; 參考:《中國電視》2017年08期
【摘要】:正一、問題的提起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以史實為基礎進行的歷史題材文藝創(chuàng)作數(shù)量逐漸增多,人物形象多樣,時間跨度較大,受到包括史學愛好者在內(nèi)的眾多觀眾喜愛。由于其中不可避免具有虛構成分,而大多觀眾缺乏相關知識背景、辨析能力不足,也少有觀后詳細查證原典的習慣,因而可能存在對文藝作品的"歷史誤讀"。這就需要制作方、學術界、政府組織、民間團體通過各自渠道對歷史事實進行梳理、釋義等補充說明工作,保證文藝作品傳播過程中的
[Abstract]:First, since the 80'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number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based on historical facts in our country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figure image is diverse, the time span is large, and it is loved by many audiences, including the fans of historiography. Because of the inevitable fictional elements, the lack of relevant knowledge background, the lack of the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and analyze, and the lack of the habit of examining the original code in detail, there may be "historical misreading" of literary works. This requires producers, academic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civil organizations to sort out and interpret historical facts through their own channels,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e disseminated in the course of their work.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5XNA007〉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9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劉岳;;談日本的大河劇[J];新課程學習(中);2012年07期
2 任穎孑;;以受眾參與理論管窺大河劇的心理征服[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2期
3 任穎子;;日本NHK大河劇50年興衰嬗變的闡釋與分析[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4 劉淑霞;;日本歷史電視劇敘事研究——以“大河電視劇”為中心[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5 李玲;;日本NHK“大河”連續(xù)劇探究[J];藝術評論;2007年07期
6 王硯秋;;日本電視劇研究淺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毛莉;日本人也愛翻拍歷史劇[N];中國文化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學新;日本“大河劇”對荊楚歷史文化影視劇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啟示[D];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16年
,本文編號:2100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10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