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誕生在中國》看陸川電影創(chuàng)作的回歸
本文選題:電影創(chuàng)作 + 陸川; 參考:《青年記者》2017年08期
【摘要】:正陸川的電影創(chuàng)作一直被打上了"作者電影"的烙印,同時在不斷的中西式電影文本、敘事學習中又兼具了中式電影的"體制標簽"。陸川的電影在江湖與學院之間游走,其導演的改編自盜墓系列的《九層妖塔》廣受輿論的批評,在類型電影的尋找過程中陸川面臨"作者電影"視角的轉化問題。陸川在這種尋找的疑惑中找到了一條自己的電影創(chuàng)作道路,那就是在紀實性語言的基礎上給予作品足夠的期待視野。本文通過
[Abstract]:Zheng Lu Chuan's film creation has always been branded as "author's film",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tinuous Chinese and Western film texts, narrative learning and the "system label" of Chinese films. Lu Chuan's films roam between the river and the college, and his director's adaptation of the Tomb Theft series, the Nine stories Monster Tower, is widely criticized by public opinion. In the process of looking for genre films, Lu Sichuan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changing the perspective of "author's movies". Lu Chuan has found his own way of film creation in this kind of puzzlement, that is, to give his works enough vision of expectation on the basis of documentary language. Adopted in this pape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分類號】:J9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陸川:我要讓中國文化真正抵達世界[J];中華兒女(青聯(lián)版);2009年01期
2 陸川;體制中的作者:新好萊塢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中)(1969~1979)[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199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韓貴東;;從《我們誕生在中國》看陸川電影創(chuàng)作的回歸[J];青年記者;2017年08期
2 王睿;;從賈樟柯、陸川窺探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商業(yè)化搖擺[J];文藝評論;2016年06期
3 陳旭光;;“后陸川”:“作者”的歧途抑或活力——以《王的盛宴》和《九層妖塔》為主的討論[J];當代電影;2016年06期
4 盧煒;;陸川電影的悲劇美學[J];當代電影;201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博公;朱敏;;方言:電影創(chuàng)作的活水源頭[J];當代電影;2007年02期
2 徐棟;;聲音的語言——談聲音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J];電影評介;2008年06期
3 程木;;《電影的力量》:電影創(chuàng)作指導手冊[J];電影藝術;2009年05期
4 郭志艷;;新中國農村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理想化傾向[J];電影文學;2009年15期
5 尹家美;王稼之;;淺析自媒體環(huán)境下的微電影創(chuàng)作[J];文藝爭鳴;2013年05期
6 吳湊春;;當下電影創(chuàng)作的困境及對策芻議[J];電影文學;2013年22期
7 黃宗江;抓重點,不抓比例[J];文藝研究;1979年04期
8 杜清源;;一股不可忽視的濁流——評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庸俗化傾向[J];電影藝術;1982年04期
9 袁文殊;;對于當前電影創(chuàng)作的一些意見——《影壇風云錄》前言[J];電影藝術;1984年01期
10 ;成蔭同志電影創(chuàng)作年表[J];當代電影;198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力;;論科教電影創(chuàng)作的一個基本規(guī)律[A];科教影視論文集[C];2004年
2 趙寧宇;;重建表演藝術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核心地位[A];銀幕形象塑造——第十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5年
3 高了;;將電影手段應用于博物館文化展示類影片創(chuàng)作的思考[A];創(chuàng)意科技助力數字博物館[C];2011年
4 郭培筠;;從歷史寓言走向文化寓言——新世紀內蒙古草原電影創(chuàng)作的審美轉型[A];論草原文化(第八輯)[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曾慶江;留守兒童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得與失[N];文藝報;2013年
2 薩仁托婭 內蒙古電影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秘書長;英模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的新思路[N];內蒙古日報(漢);2014年
3 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張斌寧;電影創(chuàng)作有沒有門檻[N];光明日報;2014年
4 郁鑫鵬 實習生 陳福英;“激活”江西電影創(chuàng)作[N];江西日報;2004年
5 尹寧安;電影圖書與電影創(chuàng)作辯證談[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6 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 趙實;努力構建和諧文化 全面繁榮電影創(chuàng)作[N];中國電影報;2006年
7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國家一級導演 尹力;電影創(chuàng)作要無愧于時代[N];光明日報;2008年
8 潘懷遠;國有廠改制要推進電影創(chuàng)作[N];中國電影報;2008年
9 趙軍;今天電影創(chuàng)作的生態(tài)真相[N];中國電影報;2011年
10 記者 孫麗萍;上海每年出資2500萬扶持電影創(chuàng)作[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毛琦;追尋、認同與反思[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2 呂樹梅;新中國鄉(xiāng)村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理想化傾向[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檀懷遠;湯姆·提克威電影藝術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王哲;中國新聞事件改編電影創(chuàng)作及傳播特征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3 鄭琳;論塔可夫斯基電影創(chuàng)作與詩歌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劉冰;淺談微電影創(chuàng)作與現(xiàn)實的觀察與體驗[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5 吳瓔儒;當下鄉(xiāng)村題材電影創(chuàng)作缺陷與對策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6年
6 王萍;論陳凱歌電影創(chuàng)作的驅動機制[D];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7 汪暮榮;微電影創(chuàng)作的情感表達與策略[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8 雷剛;論彼得·布魯克的電影創(chuàng)作[D];上海戲劇學院;2012年
9 王海旭;美國影視劇生產模式對微電影創(chuàng)作的引導[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厲先鋒;蒙太奇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81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81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