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與死亡——北野武電影中的警察形象
本文選題:北野武 + 警察形象 ; 參考:《電影評介》2017年18期
【摘要】:正警察題材電影是以警察和不法分子為主人公,描繪他們之間沖突的類型片。日本警察片根源于日本自明治時代建立的現(xiàn)代警察制度,日本警察題材電影早期也塑造了一批具有"品德操守無傷痕,行事原則無欠缺"的警察形象。比如野村芳太郎《砂之器》(1974)中,塑造了一個心地善良、性格溫柔的巡警,他同情麻風病人,但最終慘死在麻風病犯人的手下。但2002年發(fā)生的日本警史的最大丑聞——稻葉事件,徹底顛覆了日本警察在國民中的形象。販毒,腐
[Abstract]:The subject matter film of the police is a kind of film depic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olice and the lawbreakers as their protagonists. The Japanese police film originated from the modern police system established in Meiji era, and the Japanese police film also created a group of police images with "moral integrity without scars, principle of conduct without deficiency" in the early days of Japanese police film. Fangtaro Nomura, for example, molded a kind-hearted, gentle patrolman who sympathized with leprosy, but ended up at the hands of leprosy prisoners. But the biggest scandal in Japan's police history in 2002-the Rice-leaf incident, completely subverted the image of the Japanese police among the nation. Drug trafficking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
【分類號】:J9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上野昂志,唐輝;電影作家北野武──走者與觀者[J];當代電影;2000年04期
2 ;北野武年表[J];當代電影;2000年04期
3 晏妮;北野武及其電影[J];電影藝術;2000年05期
4 劉成杰;;只屬于北野武自己的兄弟[J];電影文學;2001年10期
5 黃欣;暴力世界的天使——北野武[J];實用影音技術;2003年10期
6 阿肋;;北野武的天空[J];電影文學;2004年06期
7 Chest;;傻哩吧嘰的北野武[J];電影文學;2004年06期
8 司達;;北野武電影語匯研究[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黃鐘;;重構北野武電影中的張力設置[J];電影文學;2008年23期
10 帥帥;;生死兩相望——北野武燃放的電影《花火》[J];東方藝術;2008年1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存磊(書評人);暴烈導演的淺草藝人前史[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2 趙家新;公安題材影視劇創(chuàng)作誤區(qū)種種[N];法制日報;2002年
3 趙光;《南國大案》跳出警匪片窠臼[N];中國藝術報;2000年
4 陳吉德;亞洲新電影的全景掃描[N];文藝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丁兆欣;北野武電影流浪母題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2 王靜;北野武電影研究[D];山西大學;2016年
3 江霄;論北野武的電影世界[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劉晶;從北野武的電影分析暴力美學的社會認識[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谷宜;向死而生的反叛者[D];武漢大學;2005年
6 王旭;“九七”前后香港警匪電影中警察形象對比研究[D];暨南大學;2016年
7 肖婕;銀幕“惡之花”[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312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93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