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敘事的強化——評電視劇《白鹿原》的改編
本文選題:《白鹿原》 + 倫理敘事 ; 參考:《四川戲劇》2017年11期
【摘要】:小說《白鹿原》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充滿對歷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近年來也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導演王全安改編的同名電影影響較大,但在公映后卻毀譽參半。2017年播放的電視劇《白鹿原》是對原著比較成功的一次改編,電視劇巨大的信息容量、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自由的時空切換等特點都很適合《白鹿原》這樣的長篇作品?傮w來看,電視劇《白鹿原》改編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編劇對原著的深入理解、演員對角色的精彩演繹等,其中,倫理敘事的強化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與小說相比,電視劇對倫理敘事的強化使改編更加符合影視作品的傳播特點,同時也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Abstract]:The novel White Deer Plain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t is full of profound thinking about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has been adapted into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n recent years. The film of the same name adapted by director Wang Quan-an has a great influence, but after its release, it has a mixed reputation. The TV series "White Deer Yuan" broadcast in 2017 is a relatively successful adapt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the TV series has a huge information capacity. Rich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free space-time switching features are very suitable for the White Deer Plains such long works. In general,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the adaptation of the TV series "White Deer", such as the writer'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the actor's wonderfu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ole, among which, the strengthening of ethical narration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reason. Compared with novels, the reinforcement of ethical narration in TV plays makes the adaptation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d also deepens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the works.
【作者單位】: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成都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分類號】:I207.425;J9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霆;故鄉(xiāng)歷史的兩種言說——《白鹿原》與《故鄉(xiāng)天下黃花》的比較解讀[J];當代文壇;2002年01期
2 吳建偉;《白鹿原》與社會審美心理[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賈志宏;《白鹿原》中的“神靈”與“鬼怪”[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皇甫世奎;從兩性文化看《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J];唐都學刊;2004年05期
5 李清霞;審慎的態(tài)度 冷靜的批評——2004年《白鹿原》研究綜述[J];小說評論;2005年04期
6 姜敏;;白鹿原上的精靈——論《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悲劇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2期
7 史林盈;;《白鹿原》女性意識的演變[J];文學教育(上);2007年10期
8 楊梅;;民族文化的精魂——讀《白鹿原》有感[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呂真真;;《白鹿原》在哪里?[J];讀書;2008年05期
10 陳忠實;;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寫作手記(連載九)[J];小說評論;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閻綱;;《白鹿原》鄉(xiāng)黨夜話[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8.6)[C];2008年
2 王杰;;略論當代中國文學的美學風格、——兼論《白鹿原》的美學闡釋[A];東方叢刊(1999年第3輯 總第二十九輯)[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石一寧;說不盡的《白鹿原》[N];文藝報;2004年
2 任晶晶邋曾祥書;《白鹿原》紀念座談會在京召開[N];文藝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吳娜;文學的力量就是如此[N];光明日報;2012年
4 演講人 陳忠實;《白鹿原》與我[N];人民政協(xié)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劉國英 高山;《白鹿原》:文學的力量[N];陜西日報;2012年
6 慕容天涯;《白鹿原》:一片時代搭臺,情欲唱戲的土地[N];文學報;2012年
7 陳令孤;《白鹿原》:看不見白鹿的白鹿原[N];文學報;2012年
8 任崇喜;從《白鹿原》穿“古裝”說藝術形式[N];開封日報;2011年
9 文學評論家 申霞艷;《白鹿原》:從小說到電影的途中[N];北京日報;2012年
10 寶雞文理學院文學研究所 馬平川;“《白鹿原》現(xiàn)象”的當下意義[N];光明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百伶;論《白鹿原》中的空間書寫[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2 張高領;重建“鄉(xiāng)土”敘述及其限度[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趙紅;關中鄉(xiāng)土文化視野下的《白鹿原》[D];青島大學;2016年
4 王瑩麗;陳忠實《白鹿原》的身體敘事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7年
5 姚芮玲;從比較視野看《白鹿原》對文化與人性悖謬情境的發(fā)掘[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春陽;《白鹿原》對現(xiàn)代革命歷史的敘述、重建與超越[D];西南大學;2010年
7 蘇丹;《白鹿原》地域性語言及其成因[D];中南大學;2010年
8 金鴻雁;論《白鹿原》中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其價值[D];延邊大學;2007年
9 董煒;《白鹿原》人物悲劇命運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10 張婷;論《白鹿原》的地域文化內(nèi)涵[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405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84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