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主義視域下的《絕命海拔》
本文選題:《絕命海拔》 + 巴塔薩·科馬庫; 參考:《電影文學》2017年01期
【摘要】:巴塔薩·科馬庫執(zhí)導的《絕命海拔》,以近紀錄片的方式為觀眾展現(xiàn)了著名的"96山難",獲得了觀眾的肯定。而更為可貴的是,在體育精神與野外求生這兩個登山的關鍵詞之外,電影還體現(xiàn)了導演帶有生態(tài)主義價值觀的人文關懷。隨著生態(tài)危機已經(jīng)成為全球現(xiàn)代發(fā)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生態(tài)主義也成為一種人類考察自身行為的思想以及文藝批評的方法。文章從影片中的自然生態(tài)、精神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三方面,以生態(tài)主義視角觀照《絕命海拔》。
[Abstract]:Batassa Comaku's "Deathly altitude" has won the audience's approval by presenting the famous "96 Mountain difficulty" to the audience in a recent documentary.What is more valuable is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two key words of sports spirit and survival in the wild, the film also embodies the humanistic concern of the director with ecological values.Along with the ecological crisis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problem in the global modern development, ecologism has also become a kind of thought and method of literary criticism.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natural ecology, spiritual ecology and social ecology in the film, the article views the perilous altitu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sm.
【作者單位】: 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J9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丹;張曉艷;;小說《達·芬奇密碼》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王泳冰;;一只生態(tài)主義的鳥(組詩)[J];作品;2012年12期
3 周來祥;;生態(tài)主義和生態(tài)美學[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覃新菊;;浪漫主義與生態(tài)主義的合流——21世紀的文化新景觀[J];鄱陽湖學刊;2011年04期
5 郇慶治,李云愛;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生態(tài)主義向度[J];文史哲;1998年03期
6 趙白生;生態(tài)主義的理性基礎[J];國外文學;2005年03期
7 陸楊;;從生態(tài)主義的角度解讀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歌[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2期
8 楊萍;;《拉帕其尼的女兒》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J];作家;2008年22期
9 王黎娜;;《我的安東尼亞》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J];文教資料;2012年30期
10 譚言紅;;北美敵托邦小說的生態(tài)書寫[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覃新菊;;浪漫主義與生態(tài)主義的合流——21世紀的文化新景觀[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苗福光;;從生態(tài)學到生態(tài)主義:思維模式的范式革命[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3 王文艷;;《浮現(xiàn)》中的生態(tài)主義表現(xiàn)[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高峰強;焦亭;;過程心理學與中國道家思想[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盧風;;科學主義、生態(tài)主義與神秘主義[A];“以人為本與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人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深圳大學 王曉華;中國生態(tài)主義思潮仍在起始階段[N];社會科學報;2008年
2 佟玉潔;藝術生態(tài)主義在中國[N];中國文化報;2008年
3 劉柏人(書評人);給自然以自然的樣子[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4 徐國棟;綠色民法典:詮釋民法生態(tài)主義[N];中國環(huán)境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緯亙;西方生態(tài)主義政治思潮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毅毅;壓迫與反抗[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2 趙松芝;構建新型關系:《我親人的殿堂》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3 李紅迎;從生態(tài)主義角度解讀《他們眼望上蒼》[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張涵;對《阿凡達》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13年
5 梁莉;生態(tài)主義的召喚[D];鄭州大學;2003年
6 周鎖英;《我的安東尼亞》的生態(tài)主義解讀[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年
7 王牧華;生態(tài)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黃堅亮;生態(tài)主義對科學主義的超越[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惠萍;批判壓迫,構建和諧[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10 王華薇;論生態(tài)主義視域下的綠黨政治[D];黑龍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527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75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