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元素在動畫劇本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研究
本文選題:動畫劇本 切入點:民俗元素 出處:《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動畫是一門綜合性藝術(shù),它可以以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傳統(tǒng)藝術(shù)形式為表現(xiàn)手法,也可以加上電影的鏡頭語言,它仿佛就是一場視聽表演盛宴,為觀眾帶來美的享受。動畫是一種具有假定性的電影藝術(shù),通過各色各樣的表現(xiàn)形式來塑造角色和構(gòu)建環(huán)境。一部動畫作品的根基便是它的劇本。由于動畫劇本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有時經(jīng)驗豐富的小說家,作家也不能寫出符合動畫這種形式的劇本。如何創(chuàng)作出一部優(yōu)秀的動畫作品是動畫從業(yè)者從未停止過的研究課題,而劇本的創(chuàng)作則是這個課題的重中之重。本文著重論述動畫劇本的構(gòu)成要素:故事題材視角,角色個性塑造,矛盾與沖突。 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沉淀,為我們提供了廣袤的素材和創(chuàng)作空間?梢宰屛覀儌鞒械拿褡逦幕泻芏,而民俗文化則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包含著廣泛的內(nèi)容,本文著重研究了民間對十二生肖的崇拜和敬畏,關(guān)于民間神靈的神話故事,傳統(tǒng)節(jié)日背后的民間傳說以及獨具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習俗等。這些內(nèi)容也許不能涵蓋民俗文化的所有,但屬于在民俗文化中更易在動畫劇本中運用借鑒的部分。這些部分成為動畫編劇的后方補給站,為中國動畫提供雨露,提供養(yǎng)分,助動畫民族之花朵朵盛開。 本文主要分兩大部分:一是對課題立意的全方位分析:研究本課題的背景和意義,,同時對國內(nèi)外動畫現(xiàn)狀進行分析。第二部分是正文主體部分:包括動畫劇本構(gòu)成要素,中西民俗元素在動畫劇本中的體現(xiàn)和比較,以及民俗元素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發(fā)。 本文雖以多部優(yōu)秀動畫為例,但并不主張生搬硬套式的借鑒方法,要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才能完善自己的動畫劇本。同時,本文雖然主張在民俗文化中汲取動畫素材,但并不等同于提倡“拿來主義”,民俗元素需要一定技巧的創(chuàng)新和改編才能為我們所用。在這個創(chuàng)意為王,內(nèi)容制勝的年代,已經(jīng)不同于以往的動畫形態(tài),而更注重精神和文化的創(chuàng)新,任何創(chuàng)意都需要創(chuàng)作者投入濃厚的感情并注入動畫形象以鮮活的生命力。民俗這種日積月累的經(jīng)驗習慣既有其精妙之處,也有其閉塞之處,掌握其分辨方式,才能更好的古為今用,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動畫作品。
[Abstract]:Anim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art. It can be expressed in traditional art forms such as Chinese painting, oil painting, printmaking, sculpture and so on. It can also be added to the lens language of movies. It seems to be a feast for audiovisual performances. Bring beautiful enjoyment to the audience. Animation is a kind of fictitious film art, Through a variety of forms of expression to shape the character and build the environment. The foundation of an animated work is its scrip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form of animation script, sometimes experienced novelist, A writer can't write a script in the form of animation. How to create an excellent animation is a research topic that animation practitioners have never stopp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lements of the animation script: story perspective, character shaping,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The long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years in China has provided us with vast material and creative space. There are many national cultures that can be passed on to us, and folk cul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it. It contains a wide range of cont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lk worship and reverence of the zodiac animal, the mythical stories about folk gods, The folklore behind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s well as the unique festival customs of ethnic minorities, etc., which may not cover all of the folklore culture, But it belongs to the part of the folk culture which is easier to use for reference in the animation script. These parts become the rear supply station of the animation screenwriter, provide rain and dew for the Chinese animation, provide the nutrition, help the blooming of the national animation flower.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first, the all-around analysis of the theme: research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and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im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text: including animation script elements, The reflection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olklore elements in animation scripts, and the reflection and inspiration brought by folklore elements to us. Although this article takes many excellent animations as an example, it does not advocate the method of imitating the hard way. We should absorb its essence and eliminate its dross to perfect its animation script. Meanwhile, although this article advocates drawing animation material from the folk culture, But it is not the same as advocating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octrine", the folk custom element needs the certain skill innovation and the adaptation to be able to be used by us. In this time when the creativity is king, the content has already been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animation form. And more emphasis on spiritual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any creative need to create strong feelings and animation into the image of fresh vitality. Folklore, the cumulative experience of habits both its subtle, but also its obliteration. Master its resolution, in order to better use the past for the present, to create excellent animation works.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J95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茂葉;;借題與發(fā)揮——談08版電影《畫皮》的改編[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2 涂玉星;;淺談電影《不能說的秘密》的形式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3 米君;;論動畫劇本的創(chuàng)作思維[J];安順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4 劉捷;;簡單與復雜的完美統(tǒng)一 影片《阿甘正傳》音樂分析[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滴妮;;解讀電影表演中的身體語言[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6 蘭艷萍;蘭陽;孫麗娟;;大眾文化消費的“魔幻童話”——關(guān)于哈利波特系列文學作品與改編的思考[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呂嬌艷;;淺論電視紀錄片的發(fā)展歷程[J];今傳媒;2011年04期
8 曹彥琰;;淺析美日動畫的內(nèi)容設(shè)計兼論中國動畫的創(chuàng)作方向[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鄭林純;;淺析中國傳統(tǒng)民族元素在動畫場景設(shè)計中的運用[J];包裝世界;2012年02期
10 彭素娥;;圖像:讓文字不再獨尊[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0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文仕江;吳榮彬;陳默;;淺析國產(chǎn)動畫聲音的民族性[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趙毅;;動漫影視作品的商業(yè)模式:視角、角色與功能實現(xiàn)[A];第十一屆中國技術(shù)管理(2014`MOT)年會論文集[C];2014年
3 孫述和;牛翠霞;王竹海;張黎紅;;數(shù)媒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立特色鼓勵個性化發(fā)展的實踐研究[A];2013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新進展論文集[C];2014年
4 郝爽;王雪靜;;科學與藝術(shù)極致互融——談《變形金剛4》創(chuàng)收的19.68億人民幣[A];2014年科學與藝術(shù)研討會——主題:“科學與藝術(shù)·融合發(fā)展服務社會”論文集[C];2014年
5 孫述和;牛翠霞;王竹海;張黎紅;;數(shù)媒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立特色鼓勵個性化發(fā)展的實踐研究[A];2013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新進展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2 孫晶;跨越文字與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學;2011年
3 陳建群;電視節(jié)目播看雙方信息對稱性及其對節(jié)目品質(zhì)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孫振濤;3D動畫電影研究:本體理論與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湊春;論新中國傳記片的創(chuàng)作(1949-2010)[D];復旦大學;2011年
6 程雯慧;動畫的影像敘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張棟輝;論嚴歌苓新移民小說的跨域書寫[D];山東大學;2011年
8 高飛;論佛教文化對中國電影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9 鄒欣星;民間:從想象到消費[D];蘇州大學;2011年
10 周晨;文化生態(tài)的衍變與中國動畫電影發(fā)展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承超;論視覺文化語境下的景觀電影[D];湘潭大學;2010年
2 涂冠萍;中國水墨動畫的敘事性[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蔡園園;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少數(shù)民族電影的敘事學研究(1990-1999)[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焦穎;影像的透視—新世紀初少數(shù)民族電影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胡牧;從承繼到創(chuàng)新,從啟蒙到娛樂[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聶春子;電影心理療法的理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7 馬權(quán)威;數(shù)字長鏡頭的美學嬗變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饒豐;扶桑之花畫中綻[D];南昌大學;2010年
9 朱蘭;動畫電影色彩的視覺審美特征與表意功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郭娜燕;《西游記》在中國的動畫改編[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001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70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