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電影中的縣城
本文選題:縣城形象 切入點:日常生活 出處:《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正如巴西導演瓦爾特·薩列斯所說,“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經(jīng)歷如此快速而猛烈的變化,更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像賈樟柯這么深刻地反映出這種變化。”賈樟柯的影片展示了中國最普通的縣城,展現(xiàn)出當代中國進入市場經(jīng)濟以來,,廣大縣城不斷變化的面貌以及縣城人最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 本文從三個層面細致的分析賈樟柯電影中的縣城文化在當代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發(fā)生的變遷。第一部分,從縣城形象展開分析,對比“十七年”時期的電影與賈樟柯電影中的縣城形象,賈樟柯電影中的縣城形象不再是古樸的古城形象,而是以拆遷和重建為主的灰色縣城。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縣城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在表面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背后,很多縣城人為生計奔波著,默默承受生活的壓力;另外,以歌廳為主的娛樂方式使得當代縣城人的精神生活更加空虛;此外,“時尚”如今已經(jīng)作為一種產(chǎn)業(yè)流行于縣城。第三部分以縣城人的精神世界為主,重點闡述了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受到?jīng)_擊后,權勢和金錢成了重新界定縣城人的身份的新標準;現(xiàn)代法律體系雖然越來越健全,但卻無法解釋有別于傳統(tǒng)道德淪喪的“不飽和”犯罪現(xiàn)象;貧富分化、資源的欠缺,讓更多的縣城人付出了自己的資本,理想在殘酷的生存現(xiàn)實下被消解。
[Abstract]:" Today , there is no country like China going through such rapid and violent changes like China , and no one can reflect this change deeply , like Jia Zhangke . " Jia Zhangke ' s film shows the country ' s most common county , showing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county and the most real state of life in the county since China ' s entry into a market economy .
In the first part ,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the county town , the image of the county town in Jia Zhangke ' s film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image of the county town in Jia Zhangke ' s film .
In addition , the entertainment mode based on the singing hall makes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contemporary county town more empty ;
In addition , " fashion " is now popular in the county town as an industry .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county town people .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county people . After the impact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 the power and money become the new standards for redefining the identity of the county - city people ;
Although modern legal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perfect , it can ' t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 unsaturated " crim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morality ;
The poor and rich differentiation , the lack of resources , let more county people pay their own capital , ideal in the cruel survival reality to be digested .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911;J9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聲漢;;介紹“便民圖纂”[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58年01期
2 莫泊桑 ,錢林森 ,楊劍;在春天里[J];譯林;1979年01期
3 ;器不在料 工不在細[J];裝飾;1980年02期
4 吉時哲;;音樂中的七[J];音樂世界;1984年11期
5 潘朝豐;;水族禮數(shù)遵成約[J];中國民族;1985年08期
6 劉均民;;“牢騷”小議[J];思想政治課教學;1987年06期
7 詹伯慧;廣東境內(nèi)三大方言的相互影響[J];方言;1990年04期
8 晨鐘 ,暮鼓;返樸歸真——小品熱的啟示[J];當代戲劇;1991年03期
9 魏清榮;論何遜的山水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10 趙穎;夫妻交往中的藝術[J];心理世界;199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艷;;作為藝術研究視角的日常生活——新生代美術中日常生活表現(xiàn)的拯救路徑[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2 畢哲全;;養(yǎng)生從日常生活中開始[A];第四屆中醫(yī)藥繼續(xù)教育高峰論壇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繼續(xù)教育分會換屆選舉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王曉東;;日常生活:西方生活世界理論研究的重要視點[A];中西視野下的實踐哲學與文化哲學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04年
4 熊家良;;日常生活的詩意呈現(xiàn)——阿毛的詩歌近作瑣議[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蘇和平;;電視使用和鄉(xiāng)村日常生活——以箐口哈尼族村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0年刊)[C];2010年
6 羅欲;;日常生活,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起點[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7 羅欲;;日常生活,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起點[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8 吳燕陽;任素華;;日常生活中的性病防范[A];第九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瘍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0年
9 梁金國;;腦癱兒童日常生活的康復護理[A];全國民政醫(yī)學護理專業(yè)第三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10 郭雅玲;;感受中國茶禮——茶在張老的日常生活中[A];首屆張?zhí)旄2鑼W思想研討會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葛亮;日常生活中蹺腳好處多[N];北京科技報;2003年
2 陸潔;日常生活巧美容[N];甘肅日報;2000年
3 云文;日常生活七忌[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4 樊瑞青;《荼縻》:日常生活的書寫與重建[N];文藝報;2009年
5 ;關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N];中國商報;2005年
6 車夫;日常生活是寫作的厚土[N];巴音郭楞日報;2010年
7 南帆 福建省社會科學院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壓抑和解放: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和符號[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張榮海;日常生活與防癌[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9 肖祥云;防癌從日常生活做起[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10 忠言;防癌:從日常生活做起[N];檢察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帥倩;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馬玲麗;走向日常生活的詩學[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朱晨靜;日常生活視域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4 劉榮清;批判與建構:日常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5 樸姿映;空間的建構與想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陳亞亞;成如容易卻艱辛[D];復旦大學;2003年
7 許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當代意義[D];復旦大學;2003年
8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時期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徐曉海;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礎[D];吉林大學;2005年
10 劉軼;現(xiàn)代都市與日常生活的再發(fā)現(xiàn)[D];上海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玲;日常生活:拯救與喧囂——論新時期小說中的日常敘事[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2 戴燕;肥東縣春節(jié)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日常生活考察[D];安徽大學;2003年
3 王亞麗;日常生活審美化及相關文藝學問題[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徐陽;多元價值交匯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定位[D];黑龍江大學;2005年
5 別曉燕;構建文學上海,傳達都市精髓[D];山東大學;2005年
6 皮進;上海女作家筆下的上海書寫[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薛朝廣;20世紀前半期來華新教傳教士群體探析[D];吉林大學;2006年
8 王潤清;女性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學習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章雯;城市社會結構變遷中的趣緣群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彭旭;“自助”文學熱在美國[D];四川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991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699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