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的敘事藝術與美學價值
本文選題:敘事藝術 切入點:《教父》 出處:《電影評介》2017年1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電影《教父》首映于1972年,是由著名美國電影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zhí)導、改編自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同名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它的成功不僅僅贏得了奧斯卡獎、金球獎等多項桂冠,且被列入"百年百佳影片"(2007年,美國電影協(xié)會),更在于其別具一格的敘事藝術以及強大的美學價值為電影事業(yè)所作的巨大貢獻;诖,本文嘗試立足于現(xiàn)代美學的審美評判標準,來剖析其別具一格的敘事藝術,闡述《教父》的經(jīng)典所在。
[Abstract]:The film, the Godfather, premiered in 1972, directed by famous American film director Frances Ford Coppola, and adapted from the classic novel of the same name by American writer Mario Puzzo, which won more than an Oscar. The Golden Globe Award and many other laureates have been included in "100 Best Films" (in 2007, the Film Association of America), because of its unique narrative art and strong aesthetic value for th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film industr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its unique narrative art and explain the classic of Godfather based on the aesthetic judgment standard of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單位】: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J9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健英;;電視媒介敘事藝術[J];劇作家;2009年03期
2 莊秋元;;微電影的敘事藝術特征略論[J];大眾文藝;2014年07期
3 崔文華;尋找屏幕敘事藝術的根本[J];現(xiàn)代傳播;2005年03期
4 王帆;鄧彥;;系列連續(xù)劇:連續(xù)劇和系列劇的過渡與融合——從系列連續(xù)劇的敘事藝術談起[J];文教資料;2008年28期
5 黃昌林;論電視敘事藝術的審美特征和審美形態(tài)[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丁鳳珠;;《大象》的敘事藝術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7 王保升;;《闖關東》電視劇的對位敘事藝術[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年11期
8 鄭友奇;;微電影的敘事藝術特征略論[J];藝術百家;2012年06期
9 張興龍;;《東》里的“西方性”——電影《東》的寫實敘事藝術解讀[J];閱讀與寫作;2010年01期
10 崔文華;屏幕敘事藝術的文本及其他[J];電視研究;2002年0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孫健敏;《教父》三部曲:美國資本主義的隱秘自白[N];文藝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何瑞涓;王長田:電影要超越現(xiàn)實,,創(chuàng)造夢幻[N];中國藝術報;2013年
3 向兵;好看的故事,鮮活的人[N];人民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馬佳佳;新世紀中國災難片敘事藝術研究[D];揚州大學;2016年
2 王笑音;古代文人形象在敘事藝術作品中的角色嬗變[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3 黃寶賢;中國網(wǎng)絡劇的敘事藝術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4 馬萍;消費時代的敘事藝術[D];四川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352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63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