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青春片的反思與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國產(chǎn)青春片的反思與發(fā)展 出處:《大眾文藝》2016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國產(chǎn)青春片 創(chuàng)作主題 發(fā)展趨勢 借鑒意義
【摘要】:進入新世紀,隨著第六代導演的回歸主流電影市場和新導演的加入,這一時期青春片不僅有個人化和風格化的青春電影表達,同時還有對當下青年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的關照,呈現(xiàn)多樣化的青春表達。2010年以來,電影市場的不斷繁榮,伴隨著消費文化的影響,青春逐漸成為商業(yè)文化的一種元素。近幾年的青春片創(chuàng)作基本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電影雖然還是在展現(xiàn)青春成長,但都選擇了簡單化處理的方式。本文的研究視角集中于新世紀來的青春片創(chuàng)作,同時對過往大陸青春片進行梳理,為當下青春片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作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筆者將從多個角度對大陸青春片的發(fā)展、主題創(chuàng)作及美學表達進行梳理研究。
[Abstract]:In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mainstream film market of the sixth generation director and director, this period is not only the personal expression of youth and style of the youth movie, as well as on the youth's life and spiritual world attention, since the diversified expression of youth.2010 years, the film market continues to boom and with 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 culture,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element of commercial culture. Youth film creation in recent years basically stalled, although still in the growth of the youth movie show, but choose the simple way of processing. The youth film creation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new century, at the same time combing the past mainland youth film,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youth fil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land youth film from many angles, a theme Make and study the aesthetic expression.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西北大學現(xiàn)代學院編導學院;
【分類號】:J905
【正文快照】: 隨著第六代導演群體的出現(xiàn),大量書寫青春、反思青春的影片被創(chuàng)作出來,迎來青春片發(fā)展的繁榮時期。進入新世紀,隨著第六代導演的回歸主流電影市場和新導演的加入,這一時期青春片不僅有個人化和風格化的青春電影表達,同時還有對當下青年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的關照,呈現(xiàn)多樣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段楠楠;;青春懷舊題材電影的崛起[J];西部廣播電視;2014年15期
2 吳素娥;;本真的迷失與缺位——對中國“青春”電影的反思與批評[J];學習與探索;2011年04期
3 胡清;蔡海波;;新世紀以來中國內(nèi)地青春電影思考[J];電影文學;2010年20期
4 袁智忠;游蕩在影像之海的諾亞方舟——新生代電影創(chuàng)作片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1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曉鳳;論當代國產(chǎn)青春電影的現(xiàn)狀、困頓及對策[D];河北大學;2014年
2 石曉芳;影像青春—九十年代以降大陸青春電影發(fā)展初探[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娟;;《我的青春期》的超現(xiàn)實主義與懷舊美學[J];電影文學;2016年15期
2 夏嬌;;對《小時代》系列影片的合理誤讀[J];電影文學;2016年14期
3 方金元;徐量;;國產(chǎn)青春片的反思與發(fā)展[J];大眾文藝;2016年12期
4 武嚴釅;;論國內(nèi)青春電影的同質(zhì)化——以《誰的青春不迷!窞槔齕J];戲劇之家;2016年11期
5 高博;;新一代青春電影的文化創(chuàng)作母題[J];電影文學;2016年09期
6 張曉琳;;中美校園電影中的成長主題比較分析[J];電影文學;2015年24期
7 袁美華;;國產(chǎn)校園影片中的成長主題解讀[J];電影文學;2015年23期
8 殷爽;;培養(yǎng)理論下青春電影打造的“青春夢”——以2010年至2015年國產(chǎn)中小成本青春片電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年10期
9 陳麗英;;還青春電影的青春應有之義[J];電影文學;2015年07期
10 季于峻男;孫宜君;;論近年來中國青春電影價值觀導向偏差[J];東南傳播;2013年1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潔毅;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變遷[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年
2 郝東橋;新世紀國產(chǎn)青春電影中的青年形象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5年
3 吳佩嬋;論新世紀以來臺灣青春電影中的身份建構[D];暨南大學;2015年
4 趙菲菲;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青春片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5 梁文婷;中國大陸青春電影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田苗;近年來國內(nèi)外青春電影情節(jié)編排特色[D];山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戢淼;30年代中國上海電影宣傳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8 陳曦;80年代以后內(nèi)地青春電影的空間演變[D];西南大學;2015年
9 趙軒;消費語境下新世紀大陸青春電影敘事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羅慧康;青春何處安放?[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帆;;小議都市青春電影中的標準語境[J];電影文學;2007年01期
2 陳墨;;當代中國青年電影發(fā)展初探[J];當代電影;2006年03期
3 譚鐵軍;;大眾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影視審美娛樂化探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4 韓小磊;突圍后的文化漂移(一)[J];電影藝術;1999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穎;;堅持與妥協(xié)——淺析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第六代導演的藝術特質(zhì)[J];藝術教育;2006年03期
2 孫宜君;王建彥;;論中國第六代導演電影的敘事策略[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鄧公正;楊揚;;中國第六代導演創(chuàng)作風格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年08期
4 馮曉燕;;在城市邊緣行走——第六代導演的一種文化策略[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7期
5 李小斌;;第六代導演創(chuàng)作的風格特征研究[J];新聞傳播;2013年12期
6 余明;;第六代導演難趟“主流”的河[J];電影畫刊;2003年07期
7 小開;Jimmy;;中國第六代導演三人行張元婁燁余力為[J];電影文學;2001年06期
8 章杰;;中國第六代導演的青春吻語[J];電影文學;2002年12期
9 陳培湛;關于第六代導演新作的思考[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10 陳培湛;對第六代導演如何提高創(chuàng)作水準問題的探討[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宜君;王建彥;;論中國第六代導演電影的敘事策略[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汪開慶;;第六代導演的嬗變——從“文學”電影到“新聞”電影[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3 陳培湛;;對第六代導演的期望[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4 金丹元;;挑戰(zhàn)好萊塢:對中國文化的不同想象及其縫合——關于第五、第六代導演之比較研究[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韓婷婷;;淺述我國電影的市場化改革與創(chuàng)作批評[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唐愛明;當?shù)诹鷮а葑呦蚯芭_[N];湖北日報;2005年
2 鄭照魁;第六代導演:拒絕富貴?[N];南方日報;2006年
3 禾刀 (書評人);第六代導演的“底層”情結[N];中國圖書商報;2012年
4 商報記者 盧揚;中國第六代導演:平衡商業(yè)與藝術[N];北京商報;2012年
5 本報資深記者 邵嶺;第六代導演:未及怒放,,已經(jīng)凋零?[N];文匯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李婷;第六代導演 跨欄文藝 撞線商業(yè)[N];文匯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張悅;“言微”而“義大”的“微影展”[N];中國藝術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石彤;蛻變:第六代導演閃亮登場[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9 韓浩月;《左右》:第六代導演終于溫暖了一次[N];東方航空報;2008年
10 唐愛明;敘事先天不足 炒作破壞口碑[N];中國婦女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正光;“以丑為美”:第六代導演的審美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馨元;堅守與妥協(xié)[D];蘇州大學;2015年
2 彭橙;后現(xiàn)代視閾下的管虎電影[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3 田穎;新世紀以來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創(chuàng)作嬗變[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4 趙婧薇;第六代電影中的存在主義[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5 毛艷;解構主義視域下第六代導演含搖滾元素作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6 劉園園;第六代導演的鏡像表達[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趙婧玄;接受美學視域下的“第六代導演”電影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8 藍啟紅;論第六代導演對詩意的追求[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9 鞠海彥;第六代導演的美學追求與走向[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10 梁迎梅;中國電影第六代導演的成長道路、審美特點及其他[D];蘇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3593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35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