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對影視藝術假定性美學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VR對影視藝術假定性美學的影響 出處:《出版廣角》2016年2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數(shù)字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影視領域,傳統(tǒng)電影美學受到很大的沖擊。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使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物質現(xiàn)實的制約,逼真地展現(xiàn)客觀世界的人與事,同時也賦予電影新的假定性內涵。近年VR技術的興起更是為影像藝術開拓了新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技術與影視藝術的關系。
【作者單位】: 常州大學藝術學院;
【分類號】:J901
【正文快照】: 假定性最初是在戲劇中約定俗成的、以假作真的表現(xiàn)方式,也是所有藝術門類的共同特征。影視藝術強調視覺的逼真和對客觀世界的真實再現(xiàn),但也需要假定性來達到審美目的。影視藝術史上的每一次重大飛躍都是借助科技的不斷進步來實現(xiàn)——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計算機的發(fā)明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新宇;高太梅;;高科技對電影美學的影響與沖擊[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月奐;;3D電影國內研究綜述[J];四川戲劇;2016年12期
2 張曉麗;殷樂希;;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J];今傳媒;2016年11期
3 黃杰;;微視頻對新聞傳播效力的促進作用研究[J];科技傳播;2016年01期
4 唐君紅;;數(shù)字藝術背景下電影假定性美學的發(fā)展與變遷[J];電影評介;2015年24期
5 孫瑋寧;趙志紅;;《終結者5》概念圖對影片科技美學風格影響的分析[J];電影評介;2015年22期
6 李欣;;國產(chǎn)魔幻電影的發(fā)展之惑[J];電影新作;2015年04期
7 董立娟;崔茵;;論3D電影沉浸性感覺美學的審美體驗[J];電影文學;2015年05期
8 岳婧雅;;基于3D虛擬技術的國產(chǎn)動畫電影發(fā)展戰(zhàn)略與品牌構建研究[J];藝海;2015年02期
9 何孟霞;;淺析微電影傳播的四大特點[J];知識窗(教師版);2014年12期
10 張秀梅;;淺析3D立體電影的物理原理[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年1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言韜;;3D立體電影的新視聽與新技術[J];電影藝術;2010年02期
2 邊靜;;“電影《阿凡達》啟示與思考座談會”發(fā)言摘要[J];當代電影;2010年02期
3 張晶;;文學的審美特性與視覺文化的提升[J];江海學刊;2010年01期
4 李相;;3D電影美學初探[J];當代電影;2009年12期
5 曲春景;;觀眾的倫理訴求與故事的人文價值[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6 石川;反思與重構:跨文化視域中的中國電影與亞洲電影——“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電影與亞洲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評[J];當代電影;2005年05期
7 童道明;;論電影的假定性[J];電影藝術;1982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洪;影視藝術與青少年教育淺議[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2 徐宏;尋覓靈感的噴涌——模特藝術與影視藝術網(wǎng)上隨感[J];當代電視;2002年06期
3 梁冬梅;;影視藝術的審美職能與特性[J];電影文學;2003年08期
4 姜敏;美感在影視藝術中的呈現(xiàn)[J];文藝研究;2004年04期
5 視宣;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題材影視藝術作品國際論壇將于8月14-18日在南京舉行[J];當代電視;2005年07期
6 吳培秀,唐忠會;淺談數(shù)字時代的影視藝術[J];藝術百家;2005年04期
7 章力;周智嫻;;藝術的科學化與科學的藝術化——數(shù)字革命對影視藝術的影響[J];藝術教育;2006年05期
8 姜敏;;簡論影視藝術教育的原則與方法[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張靜璇;;河北省影視家協(xié)會成立高校影視藝術專業(yè)委員會[J];當代電視;2006年08期
10 林呂建;;影視藝術應該堅守“崇高”[J];視聽縱橫;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錄;;影視藝術與科學技術的融合[A];科技進步與學科發(fā)展——“科學技術面向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彭文祥;;論中國影視藝術的“家—國一體化”敘事[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姜敏;;論當代影視藝術教育的特性[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4 高紅櫻;;科技發(fā)展中的影視藝術保護[A];科技傳播與社會發(fā)展——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暨第五屆全國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彭吉象;;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民族影視藝術[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王強;;高科技時代影視藝術價值的幾點思考[A];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1年
7 孫宜君;;論后現(xiàn)代視閾下中國影視藝術的審美取向[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8 彭吉象;;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民族影視藝術[A];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1年
9 李興國;金蓓;楊曉燕;杜巧玲;;中美大學生影視教材比較研究引發(fā)的思考[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10 申載春;;影視時代的文學批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云慧霞;《影視藝術導論》:構建影視藝術教學新體系[N];中華讀書報;2012年
2 記者 趙波;景俊海會見知名影視藝術家[N];陜西日報;2014年
3 姚小亭;地方影視藝術的地域價值[N];文藝報;2009年
4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02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學生 李孟宇;以學生為本的韓國影視藝術教育[N];中國文化報;2008年
5 張未民;關于吉林影視藝術的一點感想[N];吉林日報;2011年
6 胡佳;多維空間影視藝術設計的語言表達方式[N];吉林日報;2014年
7 記者 顧曉萍;河北影視藝術學院五歲了[N];石家莊日報;2005年
8 甘肅廣播電視學校 張翼;影視藝術鑒賞課教學[N];甘肅日報;2010年
9 ;新世紀影視藝術的整合與發(fā)展[N];中國文化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胡嶸;影視藝術院校招生:生源持續(xù)分流[N];中國電影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江足寧;弘揚真善美[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潘源;影視藝術傳播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影視藝術專業(yè)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倩茜;多元環(huán)境下影視藝術雅俗問題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年
3 屠沂星;影視藝術消費法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4 曾忱;大數(shù)據(jù)語境下影視藝術的產(chǎn)業(yè)化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年
5 趙然;普通高校影視藝術教育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晏斌;影視藝術之符號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趙梓巖;新媒體時代影視藝術的數(shù)字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8 徐彬;影視藝術微傳播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年
9 曹丹青;對影視藝術綜合性的新探索[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10 段吉方;審美文化與中國當下影視藝術的文化指向[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325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32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