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蓮城》專題片的拍攝手法與意境構建
發(fā)布時間:2017-11-23 19:36
本文關鍵詞:《魅力蓮城》專題片的拍攝手法與意境構建
【摘要】:我國早期的專題片主要為了宣傳服務,那個時期專題片制作觀念固化,表現(xiàn)形式單一,大都千篇一律。近年來,我國專題片開始側重于展現(xiàn)城市文化,從探討長鏡頭拍攝手法和敘事形式的轉(zhuǎn)變,到影視審美中借鑒合理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方式上有了很大提高。自《敦煌》之后,我國城市文化專題片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類專題片將鏡頭對準城市中那些蘊含數(shù)千年文化的傳統(tǒng)建筑,用廣泛的視角、濃郁的文化色彩展現(xiàn)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本文針對近年來城市文化專題片的主題研究進行梳理,總結專題片《魅力蓮城》的拍攝手法和意境構建的獨特魅力。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綜述《魅力蓮城》專題片的研究背景和選題意義。研究背景方面,通過對我國歷史文化古跡的傳播,可以增強我們的歷史責任感和文化認同感,進而激發(fā)人類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促進文化的多樣性發(fā)展;選題意義方面,對于專題片的拍攝以及剪輯手法的創(chuàng)新,目前的研究探討還比較少,本文以《魅力蓮城》為案例,對專題片剪輯拍攝手法和意境構造的趨勢進行分析,探討這種趨勢形成原因以及其對影視創(chuàng)作帶來的變化,同時探討這些特征存在哪些局限,重新審視專題片創(chuàng)作過程中應當遵循的拍攝手法和意境構建原則。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城市文化專題片的拍攝手法,通過觀看影片《北方的納努克》、《失落的文明》和《無聲的較量》深入分析了“真實再現(xiàn)”的三種表現(xiàn)手法:擺拍、扮演以及使用相關鏡頭從而達到情景再現(xiàn)的目的;通過觀看《圓明園》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鏡頭使用了虛實結合手法;最后結合影片《舌尖上的中國》來重點分析長鏡頭手法和蒙太奇手法在影片中的作用。第三部分重點介紹專題片《魅力蓮城》的拍攝手法,結合專題片中第一部分《曹丞相府》來重點分析鏡頭組接的視覺沖擊、變焦鏡頭的快速轉(zhuǎn)換以及光影變幻的時空對接。首先鏡頭組接的視覺沖擊能夠讓畫面的“動”與“靜”在情節(jié)中形成起幅和落幅,在表現(xiàn)手法上突出了歷史與當下相呼應的對比關系;其次變焦鏡頭的快速轉(zhuǎn)換,使影片既具有快速轉(zhuǎn)換發(fā)展節(jié)奏和戲劇元素的張力,又具備了原始專題的范式;最后光影變幻的時空對接,通過在多變的環(huán)境下拍攝各種色彩,從中獲得多變的圖案,讓畫面產(chǎn)生時光交錯之美。第四部分《魅力蓮城》從情感和意境、意境構建的獨特之處以及意境構建的對策入手,分析這部專題片的意境構建。首先在情感與意境方面,具體講述人物細節(jié)塑造意境之美和建筑與電視劇影像畫面結合凸顯人物形象;其次在意境構建的獨特之處方面,研究經(jīng)典文本的巧妙應用、敘事時間和空間交錯的神秘之美以及全知視角和內(nèi)視角的縫合凸顯蓮城底蘊;最后在意境構建策略方面,堅持以“文化文王“的創(chuàng)作基調(diào),從而營造古今交錯的拍攝意境,創(chuàng)建今人與古人對話的平臺,在保證情與景完美結合中,注重深度與廣度的把握,重視其細節(jié)。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9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艾冰;;電視專題片拍攝要點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年20期
2 李慶生;;城市宣傳片的創(chuàng)作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年01期
3 牛濤;;紀實性電視專題片的拍攝與制作探析[J];科技傳播;2014年18期
4 王天普;;專題片拍攝技巧中的時態(tài)運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3年22期
5 鐘國慶;;電視專題片的畫面拍攝[J];記者搖籃;2013年11期
6 馮志國;;專題片的拍攝技巧[J];新聞傳播;2013年08期
7 姜國強;;專題片拍攝技巧的探討[J];新聞傳播;2013年05期
8 王向紅;;關于紀實性電視專題片拍攝與制作的探討[J];新聞傳播;2013年01期
9 梁凌昆;;淺議電視專題片的拍攝技巧[J];新聞愛好者;2012年20期
10 溫向軍;;論電視專題片制作與技巧[J];山西科技;2011年04期
,本文編號:12196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21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