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題材電視劇的受眾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1-22 08:06
本文關鍵詞:中國抗日題材電視劇的受眾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抗日電視劇 受眾 娛樂化 認知解構 市場環(huán)境
【摘要】:最近幾年,抗日題材電視劇在中國電視熒屏上頗受關注,從功能主義的角度看,作為一種歷史戰(zhàn)爭軍事題材的電視劇類型,它從英雄主義人物的塑造,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歷史記憶的喚醒等多個方面對電視受眾和網(wǎng)絡受眾等產(chǎn)生著極大影響。但隨著這一題材的市場潛力不斷被發(fā)掘,一些“抗日神劇”也以另一種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并在社會層面引起了對它的廣泛討論。本文主要研究的抗日電視劇階段為當代抗日題材電視劇,研究對象為抗日題材電視劇的觀看受眾,側重于了解和研究受眾的觀看和接收情況,通過數(shù)據(jù)來分析受眾層面的構成與特性,包括該群體的人口統(tǒng)計學屬性,其觀看抗日題材電視劇的方式、渠道、時間、類型、原因以及對抗日題材電視劇的討論行為、對抗日歷史的認知和印象等。同時根據(jù)對不同觀看群體進行的深度訪談,了解和探究觀眾觀看抗日題材電視劇的收看習慣和收看心態(tài),以及由觀看抗日題材電視劇引發(fā)的相關問題。從目前國內(nèi)對抗日題材電視劇研究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方向和成果:一是從消費主義和娛樂化角度,對抗日題材電視劇于歷史記憶的消解表達憂慮,對其完全迎合受眾的過度娛樂以及消費主義的盛行進行了反思和批判,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做法表示了不滿。另一種則同樣高舉反思的大旗,對其敘事主題的言情化,劇情情節(jié)雷人缺乏邏輯,人物形象偏離年代偶像化,對歷史缺乏嚴謹客觀態(tài)度等方面對抗日題材電視劇在制作和傳播過程中傳遞價值和態(tài)度進行了反思。其他研究或從人物角色和英雄主義人物的塑造方面,或從抗日題材電視劇文本展現(xiàn)的探討層面,或從語言使用角度對其進行解讀。縱觀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抗日題材電視劇的研究往往是對電視展現(xiàn)的文本內(nèi)容以及媒介內(nèi)容的研究和探討,而且其主要趨向集中于歷史和民族記憶方面,對抗日題材電視劇的受眾研究則相當缺乏,并沒有相關研究對此領域進行探索。本研究利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力圖從受眾的觀看和接受角度對其進行解讀,其結果有助于我們較為客觀的對抗日題材電視劇的影響和效果進行理解,而不單單是從文化和歷史視角對其進行指責和反思。同時也將有助于我們對抗日題材電視劇的流變過程以及對媒介使用狀況進行探討。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90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尹鴻;詹慶生;;當代中國文化的影像多棱鏡——關于中國抗戰(zhàn)題材影視創(chuàng)作的對話[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2 孫華;;勿讓歷史真實失真——從抗日經(jīng)典敘事到飽受爭議的抗日神劇[J];西部廣播電視;2015年13期
3 舒開智;;抗日題材電視劇娛樂化現(xiàn)象反思與糾治[J];廣西社會科學;2015年03期
4 劉文欣;;中國抗日題材電視劇異化根源分析[J];電影文學;2014年10期
5 劉立剛;趙菁;;抗日題材電視劇的建構與反思[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年03期
6 陳波;;抗日題材電視劇熱播后的冷思考[J];新聞知識;2013年09期
7 閻麗杰;;抗戰(zhàn)電視劇熱播現(xiàn)象解讀[J];新世紀劇壇;2013年04期
8 司忠華;;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研究綜述及評價[J];學理論;2012年34期
,本文編號:1214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21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