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商業(yè)雙重視域下的綜藝電影研究
本文關鍵詞:藝術與商業(yè)雙重視域下的綜藝電影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綜藝電影 藝術性 商業(yè)性 發(fā)展策略
【摘要】:在中國電影百年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電影產業(yè)逐漸進入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期,而電影市場隨著電影類型化的標簽呈現出風格迥異、五彩斑斕的畫面與色彩。2014年,《爸爸去哪兒》大電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上了春節(jié)檔的大舞臺,收獲了7億票房,綜藝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篇章。2015年1月30日,浙江衛(wèi)視熱播綜藝節(jié)目《奔跑吧兄弟》搖身一變,以電影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其居高不下的票房,再一次證明了綜藝電影的超強吸金能力。綜藝電影輪番上陣,其低成本、高票房的制作方式引起了電影界人士的熱議,褒貶之聲層出不窮。作為一種新型的電影類型,內容制作粗糙、水平定位不準卻成了綜藝電影面臨的巨大問題。本論文從綜藝電影的現狀展開,以綜藝電影的藝術性與商業(yè)性作為研究重點,在界定相關概念和確定研究目的和方法的基礎上對綜藝電影進行總結研究。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jié):首先是緒論,從研究背景、意義、思路、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來介紹論文選題。第一章從綜藝電影的概念入手,根據國內專家學者相關研究,歸納和概括綜藝電影的概念,以及綜藝電影目前的現狀;第二章通過案例對綜藝電影的產生背景進行梳理分析,綜藝電影為何會這樣火爆;第三章從電影藝術性角度著重分析作為新型藝術樣態(tài)的綜藝電影的藝術技巧、藝術特性;第四章從綜藝電影的高票房收入對其進行商業(yè)價值解讀;第五章出綜藝電影目前面臨的問題;第六章根據問題對綜藝電影提出發(fā)展要求以及在發(fā)展的道路上應該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結語部分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對我國綜藝電影的未來發(fā)展前景進行展望。論文通過梳理綜藝電影產生的背景、發(fā)展歷程和發(fā)展現狀,從藝術性和商業(yè)性兩個方面來解析綜藝電影,從而分析現階段綜藝電影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今后綜藝電影更好的發(fā)展提供借鑒和幫助。中國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上會有更多電影新類型出現,對待這些新型的電影類型我們應該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的電影文化才能源遠流長。目前我國綜藝電影還處于迅猛發(fā)展上升時期,本篇論文希望通過對綜藝電影的研究,可以促進綜藝電影這一分支更加精致化、產業(yè)化,同時也為其他類型電影的發(fā)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綜藝電影 藝術性 商業(yè)性 發(fā)展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90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論8-12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現狀8-10
- 三、研究目的和意義10-11
- 四、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綜藝電影概述12-17
- 第一節(jié) 綜藝電影的概念圈定12-13
- 一、電影人士對其判定12-13
- 二、綜藝電影概念界定13
- 第二節(jié) 綜藝電影的發(fā)展現狀13-17
- 一、綜藝電影發(fā)展概況13-15
- 二、電影人士對其態(tài)度15-17
- 第二章 綜藝電影產生背景與動因17-21
- 第一節(jié) 電視綜藝節(jié)目異;鸨17-18
- 第二節(jié) 粉絲效應帶來票房收益18-19
- 第三節(jié) 全媒體平臺的整合營銷19-21
- 第三章 綜藝電影藝術價值探析21-31
- 第一節(jié) 綜藝電影作為新型的藝術樣態(tài)21-25
- 一、綜藝電影的溯源及發(fā)展21-22
- 二、綜藝電影意涵特征解析22-25
- 第二節(jié) 多元市場下綜藝電影的藝術特性25-28
- 一、綜藝電影的藝術屬性觀察25-26
- 二、綜藝電影的美學核心表達26-28
- 第三節(jié) 綜藝電影的藝術價值審視28-31
- 一、綜藝電影的“電影本體論”28-29
- 二、綜藝電影藝術與商業(yè)失衡29-31
- 第四章 綜藝電影的商業(yè)價值解讀31-37
- 第一節(jié) 綜藝電影商業(yè)形式解析31-32
- 第二節(jié) 綜藝電影的市場營銷導向32-33
- 一、觀眾導向32
- 二、競爭導向32-33
- 三、市場導向33
- 第三節(jié) 綜藝電影投入與效益解讀33-34
- 一、投入支出33-34
- 二、效益回收34
- 第四節(jié) 綜藝電影產業(yè)價值鏈的盈利分析34-35
- 第五節(jié) 綜藝電影商業(yè)價值個案解讀35-37
- 第五章 綜藝電影面臨的問題探究37-40
- 第一節(jié) 藝術性與商業(yè)性博弈37
- 第二節(jié) 專業(yè)技術層面的缺失37-39
- 第三節(jié) 藝術性與社會性變異39-40
- 第六章 綜藝電影的發(fā)展趨勢探究40-46
- 第一節(jié) 綜藝電影的發(fā)展要求40-42
- 一、尊重電影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藝術性40-41
- 二、實現形式與內容的重大變革41
- 三、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相提升41-42
- 第二節(jié) 綜藝電影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途徑42-44
- 一、學習和引入電影化拍攝手法42
- 二、打通產業(yè)鏈需要開拓新思路42-43
- 三、準確把握市場環(huán)境受眾心理43-44
- 第三節(jié) 綜藝電影的發(fā)展展望44-46
- 結語46-47
- 參考文獻47-49
- 致謝49-50
- 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fā)表情況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詠;網絡時代的電影與電影中的網絡[J];電影藝術;2001年02期
2 鮑·瓦特遜,徐建生,李鴻祥;品位無可爭辯:圖利電影與電影理論的局限[J];世界電影;2001年02期
3 龍熙芳;電影誕生歷險記[J];桌面出版與設計;2001年03期
4 王達成;數字電影[J];影像技術;2002年01期
5 陸孝修;非洲電影概況[J];當代電影;2003年04期
6 白木 ,子蔭;電影史話:第一次活動照相[J];影視技術;2003年06期
7 崔斌箴;整體電影史觀的興起與評價[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陳栩翔;為什么我們需要數字電影[J];現代電視技術;2003年11期
9 崔斌箴;整體電影史觀的興起與評價[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10 陳栩翔;為什么我們需要數字電影[J];現代顯示;200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賀圣達;;電影在東南亞:發(fā)展、問題和前景[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憲;;視覺文化語境中的電影[A];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1年
3 丁亞平;;電影史的視界:方法與范式——兼談人物志電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觀電影之“景觀”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時期蒙古族電影的文化與藝術問題[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6 王準;;數字時代的電影特效創(chuàng)作[A];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論文集[C];2003年
7 施梅輕;陳冠平;李淑英;;農村16毫米電影中間片國產化研究[A];2011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1年
8 孫紹誼;;新媒體與早期電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任庭義;;論電影與青年文化消費[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論數字時代電影版權侵犯的內生救濟——〈阿凡達〉帶給電影產業(yè)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實習生 褚慧 黃婉琪 本報記者 李湘萍;電影,原來也可以閱讀[N];廣西日報;2004年
2 趙軍;聰明和不聰明的電影[N];中國電影報;2014年
3 謝其章;70年前曾有過的“電影雜志年”[N];光明日報;2004年
4 本報駐瑞典記者 劉仲華;瑞典 讓電影發(fā)揚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王東;電影圖書的“華麗轉身”[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謝迪南;電影票房在上漲,電影圖書呢[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7 鈺添 編譯;美電影圖書的選題角度[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8 戴錦華;“學電影的孩子 告別講義時代”[N];文匯報;2003年
9 記者 陳揚渲;浙江省電影有限公司掛牌成立[N];浙江日報;2005年
10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 童剛;繼承百年電影傳統 譜寫新的電影篇章[N];中國電影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芳;中國主旋律影視劇表達主流意識形態(tài)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陳巖;試論電影空間敘事的構成[D];南京藝術學院;2015年
3 段運冬;電影,作為隱喻的藝術[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4 李靜;新時期體制演變中的電影進口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劉_";基于認知符號架構下電影深層體系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侯微;戰(zhàn)爭電影與國家認同[D];復旦大學;2009年
7 康爾;電影表述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4年
8 孟巖;泰中動作電影比較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7年
9 王者凌;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抒;電影中的電影:元電影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佳育;電影的商業(yè)性對電影美術造型的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2 李鼐;關于數字電影傳播特征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靜雯;心理分析視域下的電影觀照[D];河北大學;2009年
4 謝麗佳;圖片電影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5 許燕燕;電影生產力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胡曉東;生態(tài)電影的人文思考[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2年
7 洪啟龍;“生活的發(fā)現”:從現實走向“極簡”的銀幕哲思[D];西南大學;2015年
8 鄧延慶;李玉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識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9 羅婧婷;中國內地小妞電影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10 袁凌軒;中國續(xù)集電影創(chuàng)新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13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11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