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春偶像劇研究
本文關鍵詞:臺灣青春偶像劇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臺灣青春偶像劇 故事類型 青春主題 人物形象 藝術特色
【摘要】:臺灣青春偶像劇是新世紀興盛起來的類型劇,比其他類型劇發(fā)展時間短,是消費文化語境中的產物。多元共生的消費文化語境既是青春偶像劇誕生的歷史條件和前提,又塑造著青春偶像劇的敘事形態(tài)。臺灣青春偶像劇極大滿足了以女性、青年為主的受眾需求。內地和臺灣同根同源,內地觀眾也容易對臺灣青春偶像劇產生心理認同,故研究臺灣青春偶像劇對中國內地有借鑒意義。本文研究臺灣青春偶像劇,從新世紀以來的臺灣青春偶像劇發(fā)展概況著手,分別對臺灣青春偶像劇內容和形式層面分析研究。本論文共分為四章,第一章闡述了臺灣青春偶像劇的概況;第二章總結出其故事類型與青春主題;第三章探究劇中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第四章分析其藝術特色。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有兩點。其一,從研究內容來看,以往學者多是對內地地區(qū)或者是對日韓地區(qū)的青春偶像進行研究,對臺灣地區(qū)的青春偶像劇研究甚少。其二,從研究角度來看,學者們對臺灣青春偶像劇進行研究也多是從傳播學角度,分析其熱播原因、收視反應,并未觸及臺灣青春偶像劇的電視文本。結合臺灣青春偶像劇的最新動態(tài),本文運用電影學、美學、文學、心理學、傳播學、新聞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知識,在仔細觀摩電視劇文本的基礎上,展開對臺灣青春偶像劇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臺灣青春偶像劇 故事類型 青春主題 人物形象 藝術特色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90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10
- 第一章 臺灣青春偶像劇概述10-20
- 第一節(jié) 臺灣青春偶像劇溯源及概念界定10-12
- 第二節(jié) 臺灣青春偶像劇的熱播原因12-15
- 第三節(jié) 臺灣青春偶像劇發(fā)展狀況15-20
- 第二章 臺灣青春偶像劇的子類型與青春主題20-27
- 第一節(jié) 臺灣青春偶像劇的幾種子類型及藝術特點20-23
- 第二節(jié) 臺灣青春偶像劇中的青春主題23-27
- 第三章 臺灣青春偶像劇的人物形象27-37
- 第一節(jié) 一般人物形象27-33
- 第二節(jié) 另類人物形象33-37
- 第四章 臺灣青春偶像劇的藝術特色37-44
- 第一節(jié) 臺灣青春偶像劇的敘事策略37-39
- 第二節(jié) 臺灣青春偶像劇的視聽風格39-44
- 結語44-45
- 參考文獻45-48
- 附錄48-51
- 后記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留留;;偶像劇的時代“東方夢工場”——日本青春偶像劇研究[J];電影新作;2004年02期
2 王立莉;;從《冬日戀歌》看韓國青春偶像劇[J];電影新作;2004年02期
3 顧春花;國產青春偶像劇摭談[J];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4 周星;對青春偶像劇的認識[J];電影藝術;2004年03期
5 張智華;中國青春偶像劇現(xiàn)狀思考[J];電影藝術;2004年03期
6 張燕;淺談內地青春偶像劇[J];電影藝術;2004年03期
7 ;星聞人物[J];觀察與思考;2004年11期
8 劉濤;中國青春偶像劇發(fā)展的思考[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丁莉麗;對當前“青春偶像劇”的危機性透視[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10 曾勝;;愉悅的焦慮——對青春偶像劇的文化心理分析[J];藝術廣角;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謝曉紅;;豪華背后的空洞[A];中國演員(2012年第6期總第30期)[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陳友軍;青春偶像劇中的“人”與“城”[N];中國藝術報;2013年
2 劉英 徐書婕;青春偶像。喉n國升級,,中國取經[N];中國文化報;2013年
3 姜雪艷;奢華的“小時代”,克隆的青春偶像劇[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4 李燕;青春是不容忽視的存在[N];中國文化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 王臻青;青春偶像劇你拿什么吸引觀眾眼球[N];遼寧日報;2003年
6 馬拉松;青春偶像劇,少灌點“迷魂湯”[N];四川日報;2003年
7 路海波;關于青春偶像劇[N];文藝報;2001年
8 倪學禮 張璀;尷尬的中國青春偶像劇[N];文藝報;2001年
9 沈光虎;國產青春偶像劇的困境與出路[N];文藝報;2003年
10 北青;國產青春偶像劇誰解其中味[N];西藏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丁莉麗;共謀與斗爭:“視覺文化”時代的影視風景[D];浙江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羅見聞;中國內地青春偶像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2 李芳;青春偶像劇的狂歡與迷茫[D];南昌大學;2006年
3 丁丹丹;青春偶像劇的本土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4 陳丹雯;青春偶像劇的敘事特征[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齊薇;青春偶像劇的類型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趙柏慧;國產青春偶像劇的創(chuàng)新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鳳;紅色青春偶像劇高校熱播現(xiàn)象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夏艷婷;中國紅色青春偶像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9 劉冰;新世紀我國青春偶像劇熱播的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10 張莎莎;韓國青春偶像劇[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85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8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