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的北平—電視劇《北平無戰(zhàn)事》復調敘事研究
本文關鍵詞:眾聲喧嘩的北平—電視劇《北平無戰(zhàn)事》復調敘事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巴赫金 復調敘事 北平無戰(zhàn)事 對話性
【摘要】:電視劇《北平無戰(zhàn)事》以一九四八年的北平為背景,以鐵血救國會反腐反共,推行幣制改革為主要情節(jié)線索,多方面展現(xiàn)了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時代變遷,是一部具有復調敘事特征的電視劇。巴赫金的復調敘事理論進入中國以來,通常應用于小說的研究范疇,本文將結合巴赫金的理論及此理論之后在國內外的理論發(fā)展,首先在理論上厘清巴復調敘事理論在電視劇范疇內研究的合理性,其次,在理論基礎之上結合《北平無戰(zhàn)事》的電視劇文本進行復調性敘事分析。文本分析將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將論述《北平》中時代意識的多元性特征,其次,本文將從大型對話與微型對話兩個方面分別論述《北平》中個人意識與時代意識的對話性特征。再次,將在對話性論述的基礎上進行《北平》中對話的“未完成性”分析!侗逼健返膹驼{敘事的創(chuàng)作方式一方面為巴赫金理論分析影視劇作品拓展了可研究的理論空間,另一方面,分析《北平》編劇的復調創(chuàng)作意識,將對未來大型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提供非常值得借鑒的觀念和思路。
【關鍵詞】:巴赫金 復調敘事 北平無戰(zhàn)事 對話性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戲劇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905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論8-11
- 第一章 《北平》的多元化對話語境11-18
- 第一節(jié) 多元的時代意識12-13
- 第二節(jié) 多元人物分析13-16
- 第三節(jié) 多元化特征的藝術實現(xiàn)16-18
- 第二章 《北平》的對話性分析18-32
- 第一節(jié) 作者與主人公的對話18-22
- (一)作者意識與主人公意識的理論闡釋18-19
- (二)作者與主人公的平等對話19-22
- 第二節(jié) 《北平》中的大型對話22-25
- (一)情節(jié)的平行鋪陳22-24
- (二)倫理的對位關系24-25
- 第三節(jié) 《北平》中的微型對話25-32
- (一)暗辯體的對話形式26-28
- (二)人物的自我對話28-29
- (三)對白中的對話29-32
- 第三章 《北平》中對話的未完成32-36
- 第一節(jié) 人物自我對話的未完成32-34
- 第二節(jié) 主人公之間對話的未完成34-35
- 第三節(jié) 編劇與歷史對話的未完成——超文本的未完成35-36
- 結語:《北平》復調性敘事帶來的創(chuàng)作借鑒36-38
- 參考文獻38-39
- 攻讀學位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39-40
- 致謝40-41
- 附件4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德;;中國有傳統(tǒng)復調音樂嗎?——《中國傳統(tǒng)復調音樂》編后隨記[J];人民音樂;2008年06期
2 ;2012全國音樂藝術院校第三屆復調音樂第二屆管弦樂配器學術研討會[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張旭冬;20世紀復調學科的創(chuàng)新成果——于蘇賢教授《20世紀復調音樂》述評[J];人民音樂;2002年09期
4 楊琳樺;“對話”還是“對位”——論復調類型的美學適用性及其發(fā)展的現(xiàn)代維度[J];國外文學;2002年03期
5 張旭冬;《20世紀復調音樂》(于蘇賢著)[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劉進軍;以主調與復調配套訓練強化鋼琴教學[J];中國音樂學;2003年04期
7 莫嘉麗;;試論《突然我記起你的臉》的復調藝術[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王偉;;正確理解和運用“復調”[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9 辛豐年;;遙聽19世紀末“大復調”[J];視聽技術;2007年12期
10 孫博;;對復調音樂寫作教學引發(fā)的思考[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永平;;研究生“現(xiàn)代復調音樂”課程教學略論[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胡筱錚;;對當代復調教學的幾點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呂軍輝;;國內七本復調教材的教學體會[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田藝苗;;試論復調公共課教學[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孫博;;簡析專業(yè)課復調教學與共同課復調教學[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龔佩燕;;《淺談復調教學中初學者容易混淆的概念》[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印真;;關于復調共同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8 龔曉婷;;二十年來中央音樂學院復調教學之我見[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馬玉峰;;分析為主 寫作為輔——音樂表演及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復調公共課教學的一點建議[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李吉提;;受益于技術理論課間的橫向溝通[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趙富榮;細節(jié) 復調 哲理 詩性[N];文藝報;2014年
2 古馳;執(zhí)拗于復調合唱的“學者”歌手[N];第一財經日報;2014年
3 木心;《南平紅荔》的復調和共鳴[N];中國電影報;2012年
4 劉晗;傾聽離別的復調哀歌[N];文匯報;2013年
5 祁斌斌;中央院學生復調音樂會頗具新意[N];音樂周報;2006年
6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陳蕓;時間的復調[N];文匯報;2012年
7 解tB;新一代的接力 傳統(tǒng)與時代的“融合”[N];中國藝術報;2014年
8 陳曦;用“復調”思維解析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現(xiàn)象[N];文藝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許玲;論托尼·莫里森《最藍的眼睛》中的復調藝術[D];海南大學;2015年
2 方林;巴赫復調鋼琴作品合唱性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6年
3 唐碧聰;傳統(tǒng)對位技法在當代作品的新形態(tài)[D];中國音樂學院;2016年
4 武楠;蒼茫厚土的生命悲歌[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6年
5 王晶;多風格復調在中國新音樂中的應用[D];武漢音樂學院;2016年
6 班允沛;西方復調技法在中國20世紀音樂作品中的運用[D];吉林藝術學院;2016年
7 張彬彬;現(xiàn)代形式語言解讀[D];南京藝術學院;2016年
8 劉平陽;眾聲喧嘩的北平—電視劇《北平無戰(zhàn)事》復調敘事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6年
9 張夏;論反諷與復調[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堯東林;西方現(xiàn)代復調技法在中國的研究與運用[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077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07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