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東高考作文解讀 附最全高考作文題目匯總
本文選題:2016 切入點:山東
齊魯網6月8日訊 2016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為:2016山東高考作文題:我的行囊。題目大意為:“ 一段旅行中,有一個行囊,里邊有你用過的東西,也有你沒用的東西,也有你或許能用到的東西,還有你即將用到的東西。有些東西要放進去,有的要拿出來。”據此作文。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語文教師吉林絮分析:2016年山東卷作文題目,在形式上選取一段富有哲思的語言材料,內容上集中探討“人生漫漫旅行,我們的行囊中到底需要準備些什么”,這段材料最鮮明的特征是極富思辨性,即“準備好的卻沒有用到”“沒有準備的卻可能有用”,“有用”與“無用”等二元概念的解構分析,恰好體現(xiàn)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情感體驗。
比如在解析“行囊中的儲備”時,我們既可以談及比較務實有用的東西,如知識技能、處事技巧、健康體魄等,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讓我們用力準備,卻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時刻被弱化或棄用;也可以談及訴之精神層面的東西,如理想信仰、樂觀心態(tài)、詩意情懷等,這些務虛的東西看似無用,沒有刻意準備,卻可以濡養(yǎng)人的精神氣質,伴隨整個旅程,“無用之用”,終為大用……概念的解說是不可或缺的,背后原因的挖掘能體現(xiàn)理論深度;行囊中的東西,也可以在某些情境下建立聯(lián)系或相互轉化,最終成就文章的高度。
行文過程中考生需要著眼全篇,抓住關鍵詞,分析概念,探討關系。同時也要重點突出,談及個人體悟寫出真情實感;也可以貼近時代現(xiàn)狀,寫一篇閃爍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高考作文題目大回顧
2015年 自擬題目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鄉(xiāng)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莖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辨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里絲瓜和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它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014 年 自擬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個畫框,從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見一幅畫面。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鬧,有人看到的是靜……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013年 自擬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來,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開設專欄,為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錯,發(fā)現(xiàn)其中確有一些語言文字和文史知識差錯。對此,這些作家紛紛表示理解,并積極回應。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誠懇地感謝讀者對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達了自己的謝意,他表示,請別人挑錯,可能是消除謬誤的好辦法。
要求:1.選準角度,自定立意;2.自擬題目;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4.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
2012年 以孫中山箴言自擬題目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fā)展為己任,雖石爛?荩松砩写,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乎世界進步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011年 《這世界需要你》
請以“這世界需要你”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③文體特征鮮明
2010年 自擬題目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
--列夫·托爾斯泰
請根據閱讀后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擬標題;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009年 見證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見證是一種經歷,也是人生、社會記憶的凝聚。在生命歷程中,我們見證了人生的悲喜、社會的變遷;在歷史長河中,許多人或事物又成為歷史的見證。
請以“見證”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處,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008年 “春來草自青”
請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2007年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
請以“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選文體,且文體特征鮮明。
2006年 題目自擬
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
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
晶瑩,透亮,沒有纖瑕。
飛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兒有灰塵、石渣,
和地球上一樣復雜。
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感悟。請根據你的聯(lián)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聯(lián)想或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005年 雙贏的智慧
皇帝造物,百工齊集。木工、石匠暗暗競賽。一天,木工師傅求勝心切,重責小徒弟。徒弟為了泄憤,把師傅的木尺偷偷銼短一分。結果根據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遠方進貢來的,無法在當地補充,皇帝必然為此震怒。木工師傅知道死亡臨頭而大哭。這時,石匠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承托長柱的石墩的平坦墩面改為微微隆起,補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這樣,不但皇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設計,,為中國建筑多增一分式樣。
這則故事寓有中國人的處事哲理:別人的短處可以彰顯我們的長處,我們的長處也可以“承托”別人的短處,這樣彼此都有好處。推而廣之,這是一種競爭中的“雙贏” 的智慧,而這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尤為重要。
請以“雙贏的智慧”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1951~1999年
2004年 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
1977年:“我在這戰(zhàn)斗的一年里”
1978年: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
1979年:改寫:“陳依玲的故事”
1980年:讀后感:《畫蛋》(達·芬奇的故事)
1981年:讀后感:《毀樹容易種樹難》
1982年:命題作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983年:看圖作文:①說明文一篇;②議論文一篇(漫畫《挖井》)
1984年:對中學作文的看法
1985年:“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于環(huán)境污染問題)
1986年:“樹木·森林·氣候”(一段報道,副標題自擬)
1987年:小學辦起游泳訓練班(自擬題)
1988年:習慣
1989年:“致青年同學的一封信”(關于報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惱)
1990年:素材:玫瑰園里的花與刺(①動作表情;②肖像描寫;③議論500字)
1991年:①以圓形物體為本,寫一段想象②命題--選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辯論或議論)
1992年:①記敘;②議論(關于社會公德問題,街頭雨中一景)
1993年:廣播稿:關于補課報酬問題
1994年:嘗試
1995年:①一段對話;②一篇評論(素材為詩歌《鳥的對話》)
1996年: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關于給六指做整形手術的兩幅漫畫比較,議論題為“我更喜歡”)
1997年:自擬題(社會調查分析,素材兩份,主線為“助人為樂”)
1998年: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zhàn)勝脆弱(二選一)小作文年:補寫《媽媽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本文編號:1686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uowenbaike/1686347.html